-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导学案之一.doc
《第27课 岳阳楼记(四课时)》
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名作。文章通过对洞庭湖两种不同景色以及作者不同心情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全文立志高远,气势磅礴,语言优美,不失为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文章描写的雄伟壮阔、气象万千的洞庭湖景象,曾令古今多少读者为之倾倒;作者昂扬的激情,豁达的胸怀,又曾让古今多少读者振奋!教学本文,老师要调动所有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感其情而通其志,进而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写作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意境,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3.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
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
联系历史,导入新课。
了解资料,拓展知识。
1.范仲淹(989~1052),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刻苦攻读,1015年中进士,官至副宰相。他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后因非议朝政,切中时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挤出朝廷。著有《范文正公集》。
2.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5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罢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第二年6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一年9月15日写成的。
3.“记”:一种比较自由的文体,他可以叙事,可以写景、状物,也可以议论。
三.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2.范读课文:
a.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语句的节奏、停顿、轻重音等,初步感知课文。
b.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进一步感知课文,做到流利朗读。
c.指名朗读或齐读,教师对学生的误读或语气的轻重缓急给予必要的指导。
3.疏通文意
a.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如遇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明确重点词语(可适当介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b.指名同学翻译课文,其他同学做补充,对疑难语句教师给以引导。
例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皓月千里,浮光跃金”等句子,学生能正确理解,不必做对号入座式的硬译。
理清文章脉络,背诵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结构,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文章首先交代写作缘由(第一段),再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然后叙写“迁客骚人”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为下文“二者之为”张本,最后点明题旨,用“斯人”呼应开头“滕子京”, 以示归箴之意。
a.可齐读,也可男女生分读,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背诵全文。
作业布置:背诵默写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品析优美语言,理解本文精邃的思想内
一.复习旧课
1.检查常用文言文词语及重点语句的翻译。
2.抽查背诵。
二.问题研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原因是什么?
③课文三、四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
④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⑦本文是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课时
一、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①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奋发有为,有阔大的胸襟,和一般的“迁客”不同。
②第一,作者明言“前人之述备矣”,因此不必再去重复;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引发出自己的观点。
③第三段描绘了洞庭湖一幅阴冷的画面,第四段描绘了洞庭湖一幅晴朗的画面。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转入议论,突出主旨。
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备考2012届山东化学高考考点2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doc
- 【人教版】备考2012届山东化学高考考点23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doc
- 【人教版】备考2012届山东化学高考考点24酸碱中和滴定.doc
- 【人教版】备考2012届山东化学高考考点25盐的水解.doc
- 【人教版】备考2012届山东化学高考考点26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
- 【人教版】备考2012届山东化学高考考点28电解池原理.doc
- 【人教版】备考2012届山东化学高考考点29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doc
- 【人教版】备考2012届山东化学高考考点2物质的性质、变化与无机反应基本类型.doc
- 【人教版】备考2012届山东化学高考考点30有机物的组成、分类和命名.doc
- 【人教版】备考2012届山东化学高考考点3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同分异构体的判断.doc
- 初中物理课堂生成式AI互动反馈在电路教学中的优化策略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语文比较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与批判性思维培养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医德医风个人年度总结.pptx
- 宠物殡葬服务品牌市场细分与定位研究报告.docx
- 高中化学数字教育资源设计与人工智能辅助化学实验操作指导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新能源电动叉车租赁信息化平台与智能交通系统的协同发展报告.docx
- 数字化教学管理视角下教师教学评价与教学管理创新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数字化资源整合的STEM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物理轻量化人工智能教育资源移动学习中的物理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能力培养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景区服务创新与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