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究论文综述 2004年全固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螺旋藻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励建荣于平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杭州310035) 摘要:近年来随着对螺旋藻研究的深入及分子生物学的渗透,有关螺旋藻基因工程的研究迅 速发展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综述并提出了今后螺旋藻基因 工程研究发展方向:通过重组DNA技术构建螺旋藻新品种和实现螺旋藻天然产物基因工程生产。 关t词;螺旋藻,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螺旋藻(Spirulina)是蓝藻的一种,养殖困难,目前对其室外大规模培养缺乏系统地、全面的研究, 养殖成本高且价格昂贵。从螺旋藻中分离纯化活性物质不仅工艺复杂、得率低,而且原料浪费严重,借 助基因工程方法生产这些活性物质已成为当前所需。另外,由于螺旋藻能够进行植物型放氧光合作用, 以螺旋藻为材料。从分子水平上了解光合、固氮、代谢和分化等生命活动机制一直是蓝藻分子遗传学的 重点,围绕基因工程开展基因克隆、定位、功能分析和表达调控研究已经成为遗传学的研究热点,因此 随着对螺旋藻研究的深入及分子生物学的渗透,有关螺旋藻基因工程的研究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较为满意 的成果。 1螺旋藻基因的克隆、测序、功能指定及基因表达方面有所进展 近年来,人们通过PCR扩增及DNA探针杂交方法从螺旋藻分子中克隆了许多有用的基因:Lambda 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合成的第一个反应【l】。螺旋藻中的异丙基苹果酸脱氢酶基因也已经克隆【2】。 来自Ecoli中编码延长因子Tu的tu执基因的两个探针用在螺旋藻中克隆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用此 探针从螺旋藻中克隆了一个6.0 kb的DNA片段,证实这个片段含有两个与tuf同源的片段【31。由于螺旋 藻类似于革兰氏阴性菌,这种结果与革兰氏阴性菌有两个tfu基因相符,而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只有一个 锄基因。以编码另一个延长因子EF.G基因为探针,在螺旋藻中克隆到一个4.0kb左右的螺旋藻DNA reinhardii叶绿素大亚基基因和大豆叶绿素小亚基基因作探针 片到41。Tiboni等分别用Chlamydomonsa 克隆到了螺旋藻光合作用中固定C02的关键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的大、小两个亚单位基因并在大 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大亚基的表达量很高,因为其蛋白质含量占细胞总蛋白的10%以上,但是小亚基 的表达量却很有限或表达产物很快被降解。在E.coli中没有检测到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全酶,可能 是因为缺少足够量的小亚基,导致大亚基的不溶性,但是这两个基因的表达说明在螺旋藻中克隆的基因 可能含有强的启动子,这种启动子在细菌宿主中表达基因是很有效的,可能对于表达其它蓝藻基因是有 益的。 编码核糖体蛋白质S2和蛋白质合成延长因子EF.Ts。S2的一级结构和细菌的相似程度达68%,而与烟 草叶绿体的相似程度只有39%,不同EFoTs的比较结果也与此相同151。Tiboni等分别用E.coli str操纵子 中的加、t=fA和rpsG基因作探针,克隆到了钝顶螺旋藻4个相应基因,这四个基因分别编码蛋白质合 2004年全国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研究论文综述 个基因产物与真细菌、古细菌和叶绿体的基因产物高度相似,其相似程度按大小顺序排列为: 特别是分子中间与蛋白质翻译的可靠程度及链霉素抗性有关的氨基酸残基顺序几乎不变,反映了田2 的高度保守性,最大相似程度发生在钝顶螺旋藻s,r操纵子tufa基因下游还有另外一个编码核糖体蛋白 纵子相同。从DNA序列推测的蛋白质一级结构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形图上可以看出钝顶螺旋藻的S10蛋 蛋白质数据暗示着蓝细菌、叶绿体和蓝色共生体在系统发育上的密切关系,叶绿体可能来自蓝细菌的内 生化,而蓝色共生体是蓝细菌“器官化”的中间阶段。目前从螺旋藻中克隆的基因有以下几个。 衰1从■麓蠢中已经克t的基因 基因 是否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