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社会时期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pdfVIP

奴隶社会时期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39卷 第 10期 林 业 机 械 与 木 工 设 备 Vo139No.10 2011年 1O月 FORESTRYMACHINERYWOODWORKINGEQUIPMENT Oct.2011 奴隶社会时期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 齐英杰-, 杨春梅 。赵 越 , 杨成志 (1.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大连方圆木制别墅制造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45) 摘 要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回顾 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在奴隶社会时期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中国;奴隶社会;木结构;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4462(2011)10—0007—05 DevelopmentStatusofW oodenArchitectureinChinaintheSlaverySociety QIYing-jie,YANGChun-mei, ZHAOYue,YANGCheng-zhi (1.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150040,China;2.DalianFangyuanWoodenVillaManufacturingCo Ltd.DalianLiaoning116405,China) Abstract:From theperspectiveofscientificdevelopment,thedevelopmentstatusofwoodenstructuresinancientChinainthe slaverysocietyisreviewed. Keywords:China;slavery society;woodenstructure;construction 公元前 2l世纪 ,中国第一个王朝一夏朝的建立标 中国古书中所记载的 “先王”还谈不上有什么专门的宫 志着中国跨人了 “文明时代”,进入了奴隶社会。奴隶制 廷建筑 ,而是冬居 “营窟”,夏居 “蕾巢”。到了尧的时代 , 在中国经历了夏、商、西周三个奴隶主统治王朝 ,历经 也依然 茅“茨不剪,采椽不置”,住的是不加修整装饰的 一 千六百多年 ,奴隶社会的到来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瓦 粗陋草庐。这种情况进入夏朝后有了很大的变化 ,阶级 解和第一个阶级社会的产生。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则 的形成促使建筑向两极分化 ,一方面从带有装饰的原 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主要生产工具由石器、 始地面建筑倒退到简陋的穴居、半穴居 ,其为广大平 木器和骨器发展到青铜器 ,青铜器时代一直持续到公 民、奴隶栖身的住所;另一方面在氏族时期建筑成就的 元前 8世纪春秋战国之交 ,至奴隶制崩溃为止。 基础上 ,驱使大量奴隶去建造空前高大壮观的宫殿 ,供 奴隶主、帝王居住使用。原来的氏族聚落逐步发展为带 1 夏朝时期的木结构建筑 有深沟高墙的设防城市。原始社会时期已出现城垣,主 夏朝从传说中的禹开始到桀灭亡有 400多年的历 要用于防避野兽侵害和其他部落侵袭。进入奴隶社会 史。夏朝的统治区域在黄河中下游一带 ,河南西部的河 后,城垣的性质起了变化,“筑城以卫君 ,造郭以守民”, 洛流域是夏朝人居住的中心。禹的帝都在嵩山以南的阳 城垣起到保护国君、看守国人的作用。 城 (今河南省登封县),后迁到阳翟(今河南省禹县 )、汾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文化遗址的中部 ,发现了 河以东的今翼城附近 ,后世称为 “夏墟”。 广达 1万多平方米断断续续的夯土茎地、柱洞和柱础, 史前时代还没有出现脱离民众的国家权力 ,所 以 说明那时已有较大规模的宫殿 ,如图 1所示。其有可能 收稿 日期 :2011-06—2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