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师大版科学九上《第六章 核能》ppt课件1.ppt
第六章 新型核能 核能: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放出的能量,都叫原子核的结合能(核能) 。简单来说,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 。 优点:环境污染小,燃料运输量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大 。 核能的利用: 1.核能供热 2.利用核能冶炼钢铁 3.核电:利用核能转化为电能 4.利用核能作动力 返回 大亚湾核电站 核潜艇 核子反应与核能利用 原子时代的奇迹 放射性的发现 一个大飞跃 三种射线 ?、 ?和? 产生放射性的原因 放射性的发现 1896年,放射性由贝克勒尔(A.H.Becguerel)发现,这一发现与一年前伦琴(W.K.Rontgen)发现X射线密切相关。贝克勒尔在研究X射线的来源过程中发现了放射性。 放射性发现的过程 贝克勒尔发现铀化合物不管是否被阳光照射过,总是能发射出与荧光无关的、也具有穿透黑纸能力的射线。 这种射线(又叫辐射)不仅能使底片感光,还能使气体电离成导体,并且所有铀盐都能自发发出这种辐射。这种神秘的射线当时被称为“贝克勒尔射线”(后来,根据居里夫人的建议凡是具有这种性质的物质都称为“放射性”的物质)。 一个大飞跃 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1859~1906)和他的夫人玛丽·居里(1867~1934)先后发现了钋、镭等新的放射性元素。 1898年7月,发现 “钋(Polorium)” 1898年9月,发现 “镭”。 1902年居里夫妇从8吨铀沥青废矿渣里分离出0.12克纯氯化镭,并测定其原子量为225(国际公认值226.0254),镭的放射性比铀强二百多万倍。三年后,金属纯镭的提炼获得成功。 1903年他们与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物理学奖,居里夫人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妇女。 三种射线 ?、 ?和? 1899年卢瑟福(E.Rutherford)发现了?、 ?射线 1900年法国维拉尔发现了?射线 卢瑟福是这三类辐射术语的命名者。 ?射线是带两个正电荷的氦核流; ?射线是带负电的电子流; ?射线是电中性的电磁辐射(高能光子流)。 三种辐射(射线)的区别 三种射线在电场(或磁场)中的偏转轨迹不同 三种射线具有完全不同的穿透性 三种射线在电场中的偏转 完全不同的穿透性 对于?射线,一张纸就可把它挡住。 对于?射线,非但纸挡不住,甚至可穿过几毫米厚的铝板,但强度有明显减弱。 对于?射线,它的穿透力最强,在穿过几毫米的铝板后,减弱很少,要挡住它,则要用又厚又重的铅砖。 穿透性比较 产生放射性的原因 1902年,卢瑟福与美国化学家索迪发表了他们合作研究的结果,认为放射性的产生是一种元素的原子脱变为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时所发生的现象。这些原子在放出?粒子或?粒子后,便自发地转变成为另一种元素的原子。 卢瑟福于1909~1911年发现原子核。 ? 刀 ?刀 二、质子、中子的发现 首次人工核反应与质子的发现(1) 人工核反应(Artificial Transmutation)利用放射性元素释放出来的高能粒子轰击已有原子核引发的核反应,从而产生不同元素或同位素。 1919年,卢瑟福利用212Po放出的7.68MeV的?粒子轰击氮气发生如下反应:即?粒子与14N发生反应产生氢核和17O。 1919年卢瑟福确认用?粒子轰击氮所产生的粒子就是氢的原子核(protons),其所带电荷与电子电荷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质量约为电子的1836倍。 这是人类首次有意识地完成的核反应,标志着核物理时代的开始。 铍辐射之谜与中子的发现 1920年卢瑟福提出原子中可能存在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的假设。 导致发现中子的核反应 1930年,德国物理学家博特和贝克尔用?射线轰击铍时,发现了一种穿透力极强的未知射线,他们误认为这是一种?辐射。 这种核反应如下: 1932年查德威克确认这种不带电的,质量跟质子差不多的新粒子(射线)就是卢瑟福所预言的中性粒子,称之为“中子”(neutrons),用n表示。 查德威克由于发现中子获得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发现中子的意义 中子不带电,因此不会受原子核静电力的排斥,很容易钻进原子核中,所以它是打开原子核大门的一把钥匙。 人们了解到原子核的组成的基本单元应是质子和中子,这两者现在统称为核子。 三、原子核(Nucleus)的结构 原子核包含两种粒子:中子(Neutron)与质子(Proton) 中子与质子的质量相近,约为电子质量的1840倍。 中子、质子、电子的质量 它们质量很小,通常以“原子质量单位”u表示 1u = 1.66?10-27 kg 1me = 9.109?10-31 kg = 0.00055 u 1mp = 1.67262?10-27 kg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民主法制建设》ppt课件.ppt
-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ppt课件.ppt
-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4课《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ppt课件.ppt
-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ppt课件.ppt
-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ppt课件.ppt
-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9课《教育事业的发展》ppt课件1.ppt
-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ppt课件1.ppt
-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ppt课件.ppt
-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ppt课件.ppt
-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什么是科学探究》ppt课件.ppt
- 口语交际做手工中小学语文微课教学PPT课件.pptx
- 2024电信职业技能鉴定常考点试卷(真题汇编)附答案详解.docx
- 2025三支一扶综合提升测试卷含答案详解(研优卷).docx
- 2025三支一扶考试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docx
- 2024电信职业技能鉴定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名校卷】.docx
- 2024年药学(师)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各地真题】.docx
- 工业机器人安全作业现场管理与监督报告.docx
- 数字藏品市场新兴业态监管:2025年体系构建挑战.docx
- 2025年智能共享自习室声学环境改善研究报告.docx
- 2025数字藏品市场政策对数字收藏品市场监管的实践探索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