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上第21课《教育和科学技术》ppt课件.pptVIP

川教版八上第21课《教育和科学技术》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川教版八上第21课《教育和科学技术》ppt课件.ppt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的有关内容。通过两则材料,使北京大学的现实和历史相链接。本题涉及的题目都是教材基本内容,第(1)、(2)、(3)题,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即可,答案不要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1898年。维新变法。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 (2)普通学和专门学。经学。 (3)“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 (4)胸怀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自强不息、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顾全大局、理解宽容的主人翁精神;埋头工作、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相互支持、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诚挚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精神和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以及爱国热情等(言之有理即可)。 13.在一些中小城市和县级的高中,孩子们早晨6:30离开家门,晚上10:30才能回家,然后再做作业到零点以后,一周只有星期日下午休息半天。初中也比这好不了多少。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在看到自己的小孙女异常辛苦、备感压力的学习生活时,都不禁唏嘘和无奈。这种牺牲孩子童年与快乐的教育,是在残忍地扼杀着孩子的天赋与创造力,摧残着孩子的身心健康,面对当今的孩子们,我们心中不时涌动着鲁迅那句著名的“呐喊”——救救孩子! 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还存在哪些不足?有何解决办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要求统一,只要围绕题意,自由阐发,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例:仍然存在应试教育,教育与实践脱节;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不利于人才的发展与创新等。 (2)解决方法:建议教育部门充分解放思想,不要怕舍弃什么,不要患得患失。大力提倡、推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等(可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基础优梳理 课时速提能 目录 基础优梳理 课时速提能 目录 * 1.(2010·宜宾中考)“有希望革新这古老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中国近代,“同文馆”最早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期间 B.百日维新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民国建立初期 【解析】选A。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2.“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两句话反映的封建制度是( ) A.封建行政制度 B.封建军事制度 C.封建科举制度 D.封建法律制度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第一句是描写古代书生为求取功名,“一心只读圣贤书”。第二句是说科举考试,使书生从“田舍郎”到“天子堂”的命运的改变。 3.右图为“科举考生看榜图”,这样的场 景最终消失于(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末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科举考生看榜图”的这幕情景,考查科举制度的废除。在各界的呼声中,1905年清政府不得不宣布废除科举考试。故选D。 4.周恩来在江苏淮安度过了他的童年 和少年时代,在这里他“三岁从母教” “五岁入家塾”,1913年考入天津南 开学校,1917年赴日本留学。周恩来 为什么没成为举人、进士而成了留学 生( ) A.青年时期他生活在国外,没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 B.清政府不允许革命党人参加科举考试 C.在他童年的时候,科举制度就被废除了 D.清政府规定凡是出国人员一律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可抓住关键信息“1913年……1917年”等,而早在1905年,历时1 300多年的科举制就已经被废除了。故选C。 5.有中国第五大发明之称的科举制度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像一棵古老的大树,在中国的土地上存活了( ) A.一千二百多年 B.两千多年 C.一千三百多年 D.一千五百多年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科举制从隋朝(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共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6.它是一首史诗,记载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气概;它是一座铁路的丰碑,铭刻着中华儿女振国兴邦的坚定信念。“它”修建成功的时间是( ) A.1900年 B.1905年 C.1909年 D.1915年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只要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民族气概”“铁路的丰碑”等,就可知道“它”是京张铁路,“它”修建成功的时间是1909年。 7.甄妮到中国来旅游,她在青龙桥车站, 看到一尊铜像(如右图),这是为纪念一 位爱国的铁路工程师而建的。那么她经 过的铁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