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关于中国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的部分内容.doc

林毅夫关于中国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的部分内容.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毅夫关于中国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的部分内容 对农业监督问题和农业集体耕作制度的研究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中国改革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对农业监督问题和农业集体耕作制度的研究中国改革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农村第二部分制度变迁领域的学术贡献。然而,如何用经济学解释这一伟大的社会变革,并为农村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全面解释20世纪后半期中国农业制度变迁,林毅夫教授首先研究了70年代末、80年代仞农业制度变迁的内在原因。在中国农村改革发生之前,不仅仅国内认为农业集体生产优于个体劳动,农民在集体合作社中的劳动积极性高于个体家庭农场,而且在国际经济学界,传统的农业合作社理沦也认为,合作农场的资源配置至少从长期来看是有效的,对劳动努力的激励可能要大于私人农场。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前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国际上许多经济学家是持赞赏态度的,甚至认为是落后国家农村发展的典范,解决了农村贫困和经济发展中的贫富分化难题。如果这些理论是正确的,那么中国农业实行集体耕作制度几十年的经验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农村发生的制度变革就难以理解了。 实际上,很久以来,国际经济学界和国内仍然有一部分人对中国农村改革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对农村改革的成就和意义存在疑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开始并不是政府主动设计的政策选择,甚至并没有得到中央政府的承认和赞许。一旦农业发展遇到什么困难,就有人将问题归结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因此,如果认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是正确的,那么就需要从理论上加以解释和论证。 A·阿尔钦和H,德姆塞茨”72年在嫁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他们认为,在一个团队中,如果对努力的计量不完全,那么劳动激励就会比较低。+传统理论忽视了劳动监督在集体生产中的必要性和监督成本问题。林毅夫教授沿着他们的理论思路,在国际学术界首次将监督理沦引入农业合作社理论研究中去。在集体生产中,生产队成员的劳动积极性同劳动监督的准确程度和监督的难易程度密切相关,监督越准确、越容易,则生产队成员劳动的积极性就越高。但是,与工业不同,农业作业天然具有地域空间上的分散性和时间上的季节性,劳动监督非常困难,监督的准确程度很低,监督成本高昂,结果分配制度 主要是工分制度 中平均主义严重,生产队成员劳动激励低下,导致集体农业耕作制度效率低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在于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十分棘手的劳动监督问题,农业生产以家庭劳动力为主,农民为自己劳动,劳动积极性高昂。他构造了一个工分制下的生产队模型,正式将监督概念引入实证模型;作为工分制决定因素的论据。构造理论模型之后,林毅夫使用中国的资料通过计量检验,证实了自己的理沦推断。 关于中国1959年一1961年农业大危机和大饥荒的研究 如果说家庭耕作制度优于集体耕作制度,那么又该如何解释中国1958年以前农业集体化运动在生产效率方面取得的成功?以农业总要素生产率指数衡量,国际经济学界的多项研究表明,1952年至1958年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指数都比较高,表现出轻微的上升趋势,而1959年至1978年间一直处于比前一时期达到的总要素生产率指数低20%一30%的水平,直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总要素生产率才显著上升,到1983年时已经恢复到1952年的水平。另外,如何解释1959年至1961年中国农业发生大危机 饥荒波及全国农村,因饥荒死亡3000万左右农村居民 ,也是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对这一重大问题经济学界长期保持沉默,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外经济学界才开始有所研究,但是局限于以下三种解释:三年自然灾害;人民公社内部管理不当加外部政策失误:公社规模太大造成社员劳动缺乏激励。林毅夫教授以经验资料检验了这三种假说,发现这些假说都与经验事实不符,上述原因不是导致此次农业危机的主因。事实上,在幅员辽阔的中国,不大可能每一地区连续三年都遭受坏天气的破坏,气候反常在过去往往成为替其他原因造成的农业减产辩护的理由。从实际气象记录看,1959年至1961年中国气候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异常。退一步讲,即使真的是由于气候原因导致农业大危机,那么当气候恢复正常状态以后,农业生产率也应该恢复到危机发生以前的水平,可是农业大危机以后?虽然增加了大量的现代农业要素投入,中国农业生产率也没有什么恢复,仍然徘徊在大危机时期的水平。 至于第二个假说,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中央和地方当局贯彻了一些错误政策,以及公社内部管理不当,确实对农业生产率产生了负的影响,加剧了1959年至1961年农业大危机。但是,如果它们是大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那么当1962年国家

文档评论(0)

sey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