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 1955-- 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微软公司主席兼首席软件架构师。
个人介绍
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与两个姐姐一块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 William H. Gates II,是西雅图的律师。盖茨已故的母亲,Mary Gates,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国际联合劝募会)的主席兼主任。 盖茨曾就读于在西雅图的私公立小学。在那里,他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一直持续了15年。 9岁时的比尔·盖茨 摄于1965年 ,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德语,可在他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一1923年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学习,很快又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1927年一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1931年他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第一批终身教授,那时,他还不到30岁。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 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士。 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发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被人们称为“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 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46年2月14日在费城开始运行。而在经济学方面,他也有突破性成就,被誉为“博弈论之父”。 在物理领域,冯·诺依曼在30年代撰写的《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已经被证明对原子物理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在化学方面也有相当的造诣,曾获苏黎世高等技术学院化学系大学学位。与同为犹太人的哈耶克一样,他无愧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全才之一。
冯·诺依曼计算机原理:1、五个部分组成,包括: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2、电子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3、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存储程序”和“二进制”使得后来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大为提高,并且成为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模式。冯·诺依曼等人又用以上法完成了名字为EDVAC的计算机,全称“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它是一台具有全新的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计算机,因而很快轰动了全世界,成为了计算机历史上的里程碑。这种类型计算机成为“冯·诺依曼计算机”。
今天人们又认识到冯·诺依曼机的不足,它妨碍着计算机速度的进一步提高,而提出了非冯·诺依曼机的设想.
中国IT人物介绍:
李开复:
李开复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1988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博士学位。李开复 7张 李开复博士于2009年9月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以及创新工场开发投资基金的执行合伙人。在创业之前,他在谷歌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博士于1998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极短时间内创建了一个国际一流的计算机研究院,曾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评为“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他的博士论文是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黑白棋)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
1961年12月3日生于中国台湾。哥伦比亚法律系,后转计算机学院.与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是同学,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现在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博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
李开复曾有多封给中国学生的信:《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你有选择的权利》和《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2005年2月,李开复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