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劫掠:揭秘中国的文物流失经历的四次浪潮.docVIP

大劫掠:揭秘中国的文物流失经历的四次浪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劫掠:揭秘中国文物流失经历的四次浪潮 藏于宾大博物馆的飒露紫 (资料图)   数量惊人的中国文物大多是在旧中国时流失海外的。另外,在建国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非法盗掘、走私出境的文物也不在少数。   旧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二是当时有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走的;三是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偷运出境的。   而近20年来,中国文物走私海外亦形成高潮,仅从香港走私出境的文物就多得不可想象。有报道称,香港做贮装文物匣盒的师傅忙得不亦乐乎,有时一个月挣五六十万港元不止。继伦敦、纽约之后,香港在1980年代以后,凭借大陆大量的走私文物,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大文物艺术品中心。   圆明园(1860年圆明园被劫掠、焚烧)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是清朝帝王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兴建的一座规模空前的山水离宫。极盛时期的圆明园,包括圆明、长春、绮春三园,平面呈倒“品”字形,东西长6华里,南北宽约4华里,占地5200余亩。经清朝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150余年营建,号称“万园之园”。   圆明园代表着中国18世纪城市风景建设与皇家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准。法国大文豪雨果将圆明园比作东方艺术的代表,称之为“汇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收藏极为丰富,堪称文化宝库。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1860年圆明园被劫掠、焚烧后,圆明园旧有陈设、收藏的稀世珍宝现存国内很少,大量瑰宝流落国外。园内收藏的《四库全书》、《全书荟要》、《古今图书集成》、《淳化阁帖》摹版等珍贵图书文物,也都未能幸免于难。罪恶的大火不但焚毁了一座旷世名园,对人类文化也造成了巨大破坏。   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大肆劫掠,城陷不久,各国帝国主义侵略者特许士兵抢劫三日(即自1900年8月16日起至18日止)。实际上,抢劫活动早从占领北京的第一日就已经开始,到8月21日德国军队麇集北京以后,这一正式特许的抢劫活动仍在不断扩大,至少当有8日之久。   8月19日俄军抢先占领颐和园,至10月2日撤离。10月3日,英、意联军继占该园,至翌年8月27日撤出。俄、英、意在占领期间,将颐和园内陈设的珍宝窃掳殆尽,并对园内建筑大肆破坏。俄、德、日军先后以守卫紫禁城的名义,以及其它各国侵略军以“参观”的名义,偷窃和破坏紫禁城内的稀世文物、珍本图籍和金玉宝翠。至1900年冬天,宫内已所失过半,贵重之物被劫掠无遗。而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活动,直到八国联军撤出北京之日此种野蛮行为才终止。从驻京公使、各级军官到教士也无一例外地参加了抢劫活动。从皇宫、颐和园、三海、坛庙、陵寝、王公府第、各部衙署直至民居商店,同样无例外地遭到抢劫。这次浩劫,北京积聚的大部分法物图籍、奇异珍宝皆尽为侵略者所取,大部分被劫持到国外。   经过这次洗劫,中国“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北京城“已失数百年来巍奂之美观,旧迹留者,仅一二者”,致使“一座昔日充满着辉煌金漆房舍的北京城,现在可只是一片罗列着萧条残物的荒野”。连侵略者也供认:“北京今已成为一强盗世界。”   殷墟甲骨散落   1899年在安阳殷墟发现了甲骨。这些甲骨是中国殷商后期的王室档案,内容几乎涉及了3000年前殷商时期的方方面面。但自出土之日起,这些甲骨便惨遭流失。先是被当作药材贩卖,后又被西方列强的文化掮客以各种名目大量收购而去。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小屯出土的近20万片甲骨,流失海外的就约有26700片,遍及日本、加拿大、美国、英国等12国。其中日本最多,达12443片。这些甲骨大多藏在东洋文库、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和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以至于有人哀叹“甲骨文在中国,甲骨学在日本”。   “流失”的敦煌   1900年6月22日(光绪二十六年庚子5月20日),敦煌莫高窟十六窟甬道北壁后沉睡了几百年的藏经洞(现编号为第十七窟)被主持王道士无意中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宝库豁然洞开。   之后,来自俄、英、德、法等国的“探险家”接踵而来,将藏经洞中的精华悉数盗走。   国内外收藏的敦煌文物约5万余件,这些称得上是百科全书式的文献,囊括了世界罕见的佛教典籍(包括唐玄奘带回并翻译的佛经);文献中保存的官私文书,使敦煌地区晚唐、五代、宋初悄然湮没了近二百年的历史,再度为世人所知;文献中的经、史、子、集四部书中,有不少是宋代以后佚失无存的孤本;而文献中的古藏文、于阗文、粟特文、龟兹文等不仅是研究古代少数民族历史的珍贵史料,而且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