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4第20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强化作业(人民版必修2).docVIP

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4第20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强化作业(人民版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4第20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强化作业(人民版必修2).doc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4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强化作业 人民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2013·江西联考)服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社会的变迁: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时期孝文帝“更姓易服”;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民国时期中山装的流行。对此,下列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 A.服饰变化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薄 B.服饰变化受时代、观念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C.服饰变化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 D.民族交流是服饰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孝文帝‘更姓易服’”等反映了文化交流对服饰的影响;战国时的“胡服”、唐女装、宋女装、民国服装的变化反映了服饰变迁的时代性,故B项正确。 2.(2013·南昌模拟)1922年5月6日《大公报》载:“桐城城内方某之女,诈与叶某之子为妇,订立婚约,已有多年。该女饱吸女子蚕桑讲习所新鲜空气,自由恋爱,久切心头。日前竟清尔家证婚人,及父兄族戚,齐集大宁寺,举行离婚盛典。当时闻系该女先将婚书交兑与男,男乃将婚书交兑与女,双双情愿,落落大方。一对好鸳鸯,顿时解羽分飞,各寻良伴,有情人对此,应作如何感想耶。”这一记载说明了(  ) A.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挑战 B.婚姻方式发生彻底改变 C.离婚行为得到普遍认可 D.家庭成员之间缺乏真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婚姻观的变化。材料中“饱吸……新鲜空气”“举行离婚盛典”“双双情愿”等信息,说明了20世纪初由于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传统的婚姻观念受到冲击,故答案为A项。 3.(2013·山西诊断)《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为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坐者。每当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 B.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 D.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脚踏车由男性中一部分人骑行到女性骑行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但这一现象并不能表明从根本上消除了男尊女卑的思想,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C。 4.(2013·北京海淀区期末)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对时间观念的改变影响最大的是(  ) A.服饰的中西合璧 B.报刊的创办 C.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 D.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变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主要强调了人们时间观念的变化,故D项符合题意。 5.(2013·豫西五校联考)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A.电话  B.汽车  C.电报  D.火车 [答案]D [解析]诗中所述之物具有准时、运载量大的特点,相比之下只有D项符合题意。 6.(2013·山西大同模拟)“交通是经济命脉,汽车是交通脉搏,乘客是脉搏血液,血液能流通全国。”近年来,有关全国各大城市中交通堵塞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这种状况开始于(  ) A.20世纪初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答案]C [解析]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日益进入百姓家庭,因此造成了全国各大城市不断出现交通堵塞。 7.(2013·兖州)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 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 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 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 A. B. C. D.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学生阅读分析、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由上海达吴淞,……操持仍属西国……力筹防御,……无西人襄助”可得出皆正确。 8.(2013·江苏南通联考)2012年夏天上映的电影《搜索》反映了网络时代的“人肉”技术,通常是娱乐大众的利器,但很不幸,它也可能成为一种杀人工具。这表明(  ) 网络具有传递信息迅捷的特点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网络已成为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社会伦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