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语文第一篇《教材梳理》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中考语文第一篇《教材梳理》ppt课件.ppt

第一篇 教材梳理;第一篇 教材梳理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如“薄”:báo,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跟“厚”相对,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chī ;pìn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诱huò(  ) shùn(  )间 chuò(  )泣 收liǎn(  ) 训jiè(  ) 纳hǎn(  ) fán(  )密 洗zhuó(  ) 扒qiè(  ) 寂liáo(  ) 贪lán(  ) bǐng(  )告 慷kǎi(  ) 蹂lìn(  ) 鞭cè(  ) shē(  )望 wǎn(  )转 liáo(  )亮 磅bó(  ) 清liè(  ) 喧xiāo(  ) 静mì(  ) 憔cuì(  ) 荡yàng(  ) sè(  )缩 脸jiá(  ) 分qí(  ) dǎo(  )告 愚chǔn(  ) 滑jī(  ) kuàng(  )野;三、成语积累。 1.完成成语。 头晕目(  ) 心(  )肉跳 忍(  )不禁 得失之(  ) 繁(  )急管 红灯(  )酒 回(  )无穷 具体而(  ) 心旷神(  ) 多(  )善感 (  )然长逝 问心无(  ) (  )如其来 险象(  )生 坚(  )不拔 一(  )半语 花枝招(  ) 繁花(  )叶 (  )朋引伴 轻飞(  )舞 闲情(  )致 (  )高望重 春华秋(  ) 海枯石(  ) (  )窣作响 断(  )残腿 (  )首挺立 无可(  )回 神(  )广大 兴高(  )烈 形影不(  ) 各得其(  );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 (2)形容办事非常认真,就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 (3)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 (4)指记忆或技能超过别人。(     ) (5)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 (6)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7)眉头舒展开了,眼睛里??着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 (8)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 ;;文言知识 文言字词的特殊读音。 1.通假字不读假借字的音,读本字的音。如“不”通“否”,读音为“fǒu”。 2.破音异读。这样的读法现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作不同的意义和词性时,有不同的读音。如“说”,做动词或名词表示“解说”“理由”等意思时,读“shuō”;做动词表示“劝说”的意思时,读“shuì”。 3.古代专有名词一般按传统字音读。古代专有名词是指姓氏名、人名、族名、国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和其他特殊称呼,如“尉迟(yùchí)”等。;4.文言文字词在某些情况下的固定读法。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shāng)”。;lì ;名词活用作动词,鞭打 ;看 ;7.关键句子翻译。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文理解。 (1)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哪三件具有“物外之趣”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生活实际,你认为怎样才能发现“物外之趣”,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直击 作家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