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教育教例.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本教育教例.doc

人本教育教例 文本教学要趋归人本教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实录与评点 执教: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 杨邦俊 点评:北京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李少毅 师:(多媒体出示梁启超画像,提问)大家猜一猜这个人是谁? 生:(齐)梁启超。 师:昨天,我们安排大家在课外收集了有关梁启超先生的资料,现在,我想请人用最简要的话,说说你所了解的梁启超?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师:看来,同学们对梁启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板书课题)大家想想,课题中的 “任公”是什么意思?与梁启超有什么关系。 生:(茫然) 师:不知道不要紧,我们看一则资料(多媒体链接): 梁任公名号的来历 古代墨家认为,“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任侠仗义。梁启超早年即服膺墨学,十分崇拜墨子的人格,自号“任公”,便是取墨者任侠之义,欲努力发扬墨家的根本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吃苦耐劳,不断奉献自己的才华和心血。(《饮冰室合集》第44卷) 师:“任公”与梁启超有什么关系? 生:任公是梁启超先生早年自封的名号。 师: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此为号? 生:大概是要以天下为己任,报国为民吧。 师:是这样吗?需要阅读课文,从原文中找依据,就请大家读课文吧,从文中找一找介绍梁启超人生经历、性格特征的原句,看看是否如此。 (学生朗读课文,读后举手发言) 生:课文第一句话就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师:有没有人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给我们介绍介绍。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师:听了同学的发言,我们再看一则材料(多媒体链接): 梁启超晚年远离政治 梁启超一生致力于救国,早年幻想通过君主立宪这种较平和的方法来改良社会,曾与当时的革命党人发生矛盾,后依附于袁世凯、段祺瑞政府,想借助他们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结果反被他们利用、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使他格外痛苦。晚年痛定思痛,对政治失望已极,从深卷其中二十余年的政坛中抽身而出,转入学界,成为著名的国学大师。(《饮冰室合集》第44卷) 师:从梁启超的这些经历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一个一生都在为国家、民族前途而思考的人。 生:一个为国家、民族前途而奔波的人。 生:还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否定的人。 师:对上面同学的观点大家是否同意。(学生小声议论,同意)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说一说找到的另外一些原文。 生:第一段有这样一句话:“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师:这句话结构有些复杂,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梁启超是不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云南起义的策划者? 生:(齐)是! 师:再想想这句话有几层意思? 生:应该有两层意思:(1)梁启超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云南起义的策划者;(2)梁启超的学术文章对青年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师:(面向全体学生)是这样吗?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生:(私语) 师:作为戊戌政变的主角,云南起义的策划者,梁启超值不值得景仰? 生:(齐)值得。 师:既然值得景仰,作者为什么又说青年学子对梁启超无限景仰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和云南起义的策划者? 生:作为戊戌政变的主角,云南起义的策划者,梁启超虽然值得景仰,但当时的清华学子对梁先生的景仰,不是因为这个。 师:那是因为哪个?(众生笑) 生:实在是梁启超先生的学术和文学成就很出众。 师:喔“实在是”——“实在是”有什么含义? 生:学术和文学成就特别出众,不景仰不行,盖住了梁启超政治家的光芒。 师:我懂了,你是说作为戊戌政变主角、云南起义策划者的梁启超固然令人景仰,但作为学者和文学家的梁启超更令人景仰,是这样吗? 生(同声)是! 生:我还注意到文章结尾有这样一句话:“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师:“求之当世能有几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在当世没有几个人。 师:“没有几个人”,有没有人? 生:有人。 师:有人!人是谁? 生:(齐)梁启超。 师:既然是这样,作者为什么不说有人,而说没有几个人? 生:还要突出这样的人很少! 师: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梁启超在当时是一个“稀有人物”,(众生笑)有没有例证? 生:有,从梁启超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可以看出来。 师:梁启超在清华大学怎样做演讲,分几个步骤。 生:(哑然) 师:大家先自由地讨论讨论,然后我们请人回答。 生:第一步,做准备。“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生:第二步出场。“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