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土壤科学原理和实践(土壤形成与发育)2010.ppt

8.土壤科学原理和实践(土壤形成与发育)2010.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加入者: (2)迁出者: (3)迁移者: (4)转化者: (1)加入者: (2)迁出者: (3)迁移者: (4)转化者: 我国土壤形成中的主要成土过程如下: (一)原始成土过程 (二)有机质积累过程 (三)粘化过程 (四)钙积与脱钙过程 (五)盐化与脱盐过程 (六)碱化与脱碱过程 (七)富铝化过程 (八)灰化、隐灰化和漂灰化过程 (九)潜育化与潴育化过程 (十)白浆化过程 (十一)熟化过程 (十二)退化过程 三、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和能源的要求划分四类,并有 中间型: 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异养型) 碳源:有机化合物; 能源:氧化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中获得 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自养型) 碳源:CO2; 能源:氧化无机化合物的过程中获得 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型) 碳源:需要有机化合物作为供氢体以还原CO2,合成细胞物质; 能源:光 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自养型) 碳源:以无机物作为供氢体以还原CO2,合成细胞物质;能源:光 我国土壤形成中的主要成土过程如下: (一)原始成土过程 原始成土过程:从岩石露出地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 分三个阶段: “岩漆”阶段:出现的生物为自养型微生物,如绿藻、硅藻等,及其共生的固氮微生物,将许多营养元素吸收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 “地衣”阶段:各种异养型微生物,如细菌、粘液菌、真菌、地衣组成的原始植物群落,着生于岩石表面与细小孔隙中,通过生命活动促使矿物进一步分解,不断增加细土和有机质。 苔藓阶段:生物风化与成土过程的速度大大增加,为高等绿色植物的生长准备了肥沃的基质。 在高山冻寒气候条件的成土作用主要以原始过程为主;原始成土过程也可以与岩石风化同时同步进行。 (二)有机质积累过程 木本和草本植被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积累的过程 。可分6种类型: * 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下,甚至低于0.3%,胡敏酸与富啡酸比小于0.5的漠土有机质积累过程; * 土壤有机质集中在20~30cm以上,含量为1.0%~3.0%的草原土有机质积累过程; * 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达3.0%~8.0%或更高,腐殖质以胡敏酸 为主的草甸土有机质积累过程。 * 地表有枯枝落叶层,有机质积累明显,其积累与分解保持动 态平衡的林下有机质积累过程; * 腐殖化作用弱,土壤剖面上部有毡状草皮,有机质含量达10% 以上的高寒草甸有机质积累过程; * 地下水位高,地面潮湿,生长喜湿和喜水植物,残落物不易 分解,有深厚泥炭层的泥炭积累过程。 (三)粘化过程 粘化过程:是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积累的过程,可分为: 残积粘化:就地积累形成粘化或铁质化土层,颗粒由粗变细,结构体胶膜不多,粘粒的轴缺乏定向性;粘化层厚度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多发生在温暖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中。 淀积粘化:风化和成土作用形成的粘粒,由上部土层向下悬迁和淀积而成,结构面上胶膜明显;多发生在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土壤中。 (四)钙积与脱钙过程 钙积过程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移动积累的过程。一般积累在中部或下部,碳酸钙含量一般为10%~20%;形状有粉末状、假菌丝体、眼斑状、结核状或层状等;极端干旱地区可发生石膏积累。 复钙过程:已经脱钙的土壤再次施钙或含碳酸盐地下水上升运动而使土壤含钙量增加的过程。 脱钙过程: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生物条件下,土壤中的碳酸钙将转变为重碳酸钙从土体中淋失。 (五)盐化与脱盐过程 盐化过程:是指地表水、地下水及其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条件下,通过土壤水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逐渐向地表积聚(现代积盐作用),或是已经脱离地下水或地表水的影响,而表现为残余积盐特点的过程(残余积盐作用)。 盐化土壤中的盐分主要是一些中性盐,如NaCl、Na2SO4、MgCl2、MgSO4。 脱盐过程:土壤中可溶性盐通过降水或人为灌溉洗盐、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迁移到下层或排出土体的过程。 (六)碱化与脱碱过程 碱化过程(钠质化过程):交换性钠和镁不断进入土壤吸收复合体的过程,结果可使土壤呈强碱化反应,pH>9.0,土壤物理性质极差,作物生长困难,但含盐量一般不高。 碱化机理: 脱盐交换学说——钙镁被钠代换 生物起源学说——藜科植物吸钠性强 硫酸盐还原学说——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Na2SO4在有机质的作用下,被硫酸盐还原细菌 还原为Na2S,再与CO2作用形成Na2CO3,使土 壤碱化。

文档评论(0)

lyxb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