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古建筑的安全防火工作.docVIP

浅谈如何做好古建筑的安全防火工作.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如何做好古建筑的安全防火工作.doc

浅谈如何做好古建筑的安全防火工作 摘要:文物古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它不仅遗留下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痕迹,也同时预示着人类未来发展进步的方向。它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对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对策进行科学的研究与探讨意义重大。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防火探究,对策   近年来,古建筑失火事件不断发生,使祖国文化遗产遭到不可弥补的损失。特别是2005年发生在北京市景山寿皇门和河北省涉县清泉寺两起火灾,损失尤为严重,给我国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为了汲取经验教训,探究文物古建筑的防火对策,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事故,现结合剑川县实际,对剑川县文物古建筑的防火现状进行探究,并对文物古建筑的防火对策做一浅析。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接鹤庆,西连洱源,西靠云龙、兰坪,北邻丽江。界于东经99°33’—100°33’北纬26°12’—26°41’之间,东西长58KM,南北宽55KM,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剑川县内有国家级文物单位1项,省级4项,地州级3项,县级16项。全国著名的寺登街和石宝山就坐落在剑川县境内,因此,做好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是我们消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古建筑安全现状分析   我国历史上众多的古建筑之所以毁于火灾,今天幸存下来的绝大多数古建筑也历经火劫,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古建筑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剑川县境内的文物古建筑虽然在近年来不曾发生过较大地火灾事故,但它像全国文物古建筑一样自身存在着许多火灾危险性。   1、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全县古建筑绝大多数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形式,火灾荷载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耐火等级低。古建筑中的木材,经过多年的干燥,成了“全干材”,含水量很低,因此极易燃烧。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由于质地疏松,在干燥的季节,即使遇到火星也会起火。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具有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古建筑起火后,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而屋顶覆盖严实紧密。因此,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与热不易散发,温度快速积聚,迅速达到“轰燃”。古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木材的裂缝和拼接的缝隙多,大多数通风条件比较好。有的古建筑更是建在高山之巅,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快,燃烧猛烈,极易形成立体燃烧。   2、消防设施匮乏,火灾扑救难度大   文物古建筑分布比较广,且大多数远离城镇,建于环境幽静的高山深谷之中,像沙溪镇寺登街就是这样。这些古建筑普遍缺乏自防自救能力,既没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专职消防队员,消防设施有的也不完备,一旦发生火灾,位于城镇的消防队很难第一时间到达。大多数古建筑都缺乏消防水源,无消防道路、值班人员、自动灭火设施或有人“无用”(年迈体弱、和尚),消防疏散通道狭窄或不畅,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灯“不应急”等现象。对于一些高大的古建筑更是有水难攻,再加上古建筑周围的道路大多狭窄,有的还设有门槛、台阶,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这些都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3、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体制不健全,问题复杂   建筑的管理部门与所辖地政府管理与使用体制不健全,文物古建筑的使用部门往往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古建筑的使用中,普遍存在着火源管理不严,电线乱拉乱接,线路开关随意乱设,存在“四多”现象,即可燃物品多、电气线路多、居住老人多、使用明火多,用火用电不规范。有的古建筑周围大量开店,火灾危险因素大量增多。这些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也给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应在当地政府中成立由文物、规划、消防、宗教等部门组成的古建筑保护管理委员会。   4、耐火等级低,无防火间距,容易出现“火烧连营”   古建筑耐火等级低,很难根治火灾隐患。古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建筑群,木质构件多,耐火等级均为三、四级,基本上毗连建造,密度大,防火间距严重不足,外观封闭,墙高院深,台阶重叠,消防车无法靠近,一旦发生火灾,将迅速形成火烧连营之势。   二、古建筑消防安全的主要特性   在古建筑的各项保护工作中,防火保护毋庸置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由于古建筑物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及价值特性,与现代建筑物相比,在防火安全保护工作上具有截然不同的重要特性。例如,古建筑是罕见的无法替代的文化遗产,发生火灾后,具有不可再生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提高对古建筑消防设计、规划、保护工作的重视。   1、古建筑的地理及环境安全特性   古建筑及古建筑群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气候等因素,如地形、地貌、洪水、雷击、水源、采矿等,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有重要的影响。   大多数的古建筑远离城镇,地理位置偏僻,道路崎岖坎坷,消防水源缺乏,消防车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