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审美现代性批判.doc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讲:审美现代性批判.doc

第四讲:审美现代性批判 导言:艺术与美学的当代状况 在《共产党宣言》中,在谈到资本主义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古老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式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4页。) 这句话用来评价我们今天的社会变化,仍然最好不过,非常恰切。 为什么? 当代社会的剧烈变迁,竟导致:以丑为美、美丑不分 (一)、“以丑为美”表现: 文学:从启蒙、革命、解放的宏大叙事到个体写作、私密写作、下半身写作到消费式的沉沦 先锋艺术:从时代的敏感神经、人性解放的先驱到中产阶级的平庸生活的点缀、艺术消费市场的流通物 例:行为艺术家的吃人事件、杀婴事件 问题:艺术家究竟想表达什么? 日常行为标准、伦理道德判断: 例:国内十大荒诞禁令A、卢梭 这种氛围引起了敏锐的启蒙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警觉和不安,他一方面注意到科学理性精神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又以怀疑的态度去审视变化了的世界和所谓的进步。他深刻地体验到一场社会旋风的到来,大声向同时代激进乐观的人们宣告:欧洲正处于“深渊的边缘”。他认为,人类在其“进步”过程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无论是知识、艺术、精致的生活等,非但没有赋予生活以新的价值和意义,反而被剥夺了意义。 《爱弥儿》: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手里,就完全变坏了。”(商务,1978,第5页) “我们种种智慧都是奴隶的偏见,我们的一切习惯都在奴役、折磨和遏制我们。文明人在奴隶状态中生,在奴隶状态中活,在奴隶状态中死:他一生下来就被人捆在襁褓里;他一死就被人钉在棺材里;只要他还保持着人的样子,他就要受到我们制度的束缚。”(第15页) 在卢梭看来,文明的进步和成就不过是幻觉和虚饰。“所有这些财富的惟一作用,是使人们看不到自己的精神空虚。人们之所以栖身社会,之所以逃遁于各色各样的活动和消遣,仅仅是由于他们不能忍受自己的思想,不堪正视自己的形象。”(卡西尔《启蒙哲学》,山东人民,1988,150—151)他认为现代文明所创造的理性和智慧并不是人的价值所在,真正重要的是人的道德精神或德性。文明导致了私有制和不平等,侵害了人的自然倾向。因此,为了解决现代性过程中的人性冲突,就必须引入“自然”和“自然状态”的观念,由此恢复人的德性和意义。 B、黑格尔(1770—1831) 不同于卢梭,黑格尔对现代性的看法要乐观许多。 黑格尔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亲历了法国大革命的感召。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使他看到了“新世界”和“新时代”的曙光,使他成为现代性的启蒙宏大叙事的缔造者。 《精神现象学》: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新时期的降生和过渡的时代。人的精神已经跟他旧日的生活与观念世界决裂,正使旧日的一切葬入过去而着手进行他的自我改造。……成长着的精神也是慢慢地静悄悄地向着它新的形态发展,一块一块地拆除了它旧有的世界结构。只有通过个别的征象才预示着旧世界行将倒塌。现存世界里充满了的那种粗率和无聊,以及对某种未知的东西的那种模模糊糊若有所感,都预示着有什么别的东西正在到来。可是这种逐步的、并未改变整个面貌的颓毁败坏,突然为日出所中断,升起的太阳就如闪电般一下子建立起了新世界的形相”。 在黑格尔看来,主体性原则和理性原则是区分古代和现代的标志。这两个原则触及到了现代性的一系列根本矛盾: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内在与外在等。 黑格尔认为,西方文明中对理性权威的依赖乃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批判性自决。只不过,这种自觉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而是西方经验起源时所隐含着的终极目的的最终实现。 C、马克思(1818—1883) 有别于卢梭式的经验描述和黑格尔式的思辨论证,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把握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特别从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运动的角度探讨了现代性特征。 马克思认为,现代生活的基本特征就是它尖锐的冲突性:一方面,工业和科学的理性原则进入了生活的各个角落,这是过去所无法想象的;另一方面,存在着衰败的征兆,罗马帝国以来的各个时期都笼罩着种种危机和衰落的恐惧。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资本主义深刻的矛盾性:一方面,资本主义是一种巨大的解放力量,无论是生产力的解放抑或人们思想的解放;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又是一种巨大的压迫力量,在对无产阶级压迫的同时也撕碎了温情脉脉的面纱,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严酷的权力关系和社会关系。 马克思指出,现代性的辨证法就是它的不断革命最终反过来批判和埋葬现代性的基本动因——资产阶级,而完成这个历史使命的正是现代性的新人——无产阶级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