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吉首一中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新人教版附答案)”从网络上搜索到一则有关扇子的材料:
数千年来,扇子不断演变完善,种类日趋繁多。民间习惯将扇子大致归为两大类:一曰平扇,包括羽扇、绢扇、葵扇等,不能折叠;二曰折扇,即可自如敞开收叠者。在生活中,扇子有多种用途,例如、、、、、、、
林涛搜索来的这则材料不完整,请你续写一句话扇子的用途介绍得具体些。
(2)辨识执扇人(2分)
博览群书的陈韵罗列出古典著中各具风采的执人形象。他问大家:民间习惯称谋之士为“摇鹅毛扇的人”。这种叫法下下列哪一位执扇人有关系呢?(真序号) ( )
A.薛宝钗“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迎风翩跹,十分有趣。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绢扇来,向草地下来扑。”(曹雪芹《红楼梦》)
B.孙悟空“执着芭蕉扇,行近山边,尽气边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息焰,寂寂除光;又挥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清风微动。”(吴承恩《西游记》)
C.林冲“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了”。(施耐庵《水浒》)
D.诸葛亮“端坐车中,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用羽扇子招敌曰:‘曹操引百万之众,被吾聊施小计,杀得片甲不冋。汝等岂堪与我对敌?(罗贯中《三国演义》)
(3)感悟扇谚语(3分)
长沙朋友也你一言我一语,介绍了不少与扇有关的民间谚语。这些扇谚通俗生动、耐人寻味。请你从下列扇谚中任选一句,简述你对这句扇谚的感悟。
自作主张
①热天赠扇,雪中送炭。 ②扇面虽破,扇骨犹袄。 ③葵扇棉袄,因时而用。
(4)画扇赠朋友(3分
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学们商定:根据古诗名句绘制几把画扇赠送给长沙朋友。
请你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具体描绘诗句所体现的画面。
①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阅读下面二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俆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俆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元,无院不满。焗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治国安民》)
【注释】①炀(yáng)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将在未来的200年灭绝。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思想世界,反映了一种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
语言的消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过去200年间,殖民主义是最大的破坏者,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150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300多种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之下。
根据统计,世界80%的人口讲83种主要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没有字典,没有书,你在任何图书馆或者数据库里都找不到它们的资料。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尤其脆弱。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哈里森教授把这些统称为“人类知识库”。
这些知识难道不能被翻译成英文,融汇到一个单一语言的知识库里吗?
“当然可以,但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的信息组织形式。语言就像树一样,当人们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时,原先那棵树的结构就塌了。”
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曾经谈到对于这个世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