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如何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
“裁局改科”
——以江西、福建为中心
游海华
关于南京国民政府20世纪30年代的县政府裁局改科,学界
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研究①。这些研究大都从政治制度史的角
度,勾勒出了民国县制变革的大致轮廓,对于“裁局改科”的
具体施行状况、施行过程和效果等并没有展开实证性研究。于建
嵘、刘海燕、贾世建、王先明、李伟中、郑起东等在论述民国县
制变迁、县政实验或县政改革时,对裁局改科均有所涉及,但没
有作系统而深入的探讨②。周联合对裁局改科作了专门的考察;
①主要有:程方著‘中国县政概论),商务印书馆,1939;钱端升等著《民国
政制史,商务印书馆,1946;张厚安、白益华主编中国农村基层建制的
历史演变),四JIJ人民出版社。1992;林炯如等编著中华民国政治制度
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孔庆泰著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安
徽教育出版社,1998。
②参见于建蝾近代中国地方权力结构的变迁——对衡山县地方政治制度史
的解释),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刘海燕:
(30年代国民政府推行县政建设原因探析),民国档案2001年第1期;
贾世建:浅析南京国民政府的县政实验),天中学刊)2003年第1期;王
先明、李伟中:(20世纪30年代的县政建设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以五
个县政建设实验县为基本分析样本),‘史学月刊)2003年第4期;郑起东:
科学版)2003年第4期。
496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
其对“局”“科”的沿革与性质、法律地位和管理体制,以及裁
局改科的由来及其在全国的实施概况①等,均作了较好的史实梳
理。但是,其对裁局改科施行效果的评价,却有诸多值得商榷之
处。因此,本文对裁局改科所作的述评,主要是针对周文展开讨
论,同时敬请学界批评指正。
一以精简机构、节省经费来衡量
裁局改科是否合适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县行政制度就已经开始摆脱传统而走向
现代,主要表现在:县行政长官任用私人势力履行县政职能的情
况开始得到改变、司法与行政开始有所分离、法制化的行政经费
制度开始建立等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继续推进县行政制
度改革进程,1935年以后从“剿匪”省份首先实施、而后推行
至全国的裁局改科,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裁局改科,
周联合认为,它的实施“并未能达到精简机构、节约经费和提
高行政效率的目标”③。
就一般意义上论,裁局改科不言自明,似乎应该包含着裁减
机构、节约经费等通常行政改革具有的基本内容。但是,30年
代中期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裁局改科,其主要内容和目的是否包
含裁减机构、节约经费(至于是否提高行政效率,后文将展开
讨论)却值得认真分析。换言之,如果不是,那么,以“裁减
机构、节约经费”来衡量或评价裁局改科就显得不太合适。
①周联合:《南京国民政府县政府裁局改科研究,《晋阳学刊》2004年第6
期。
②魏光奇:走出传统:北洋政府时期的县公署制度),《史学月刊)2004年
第5期。
③周联合:《南京国民政府县政府裁局改科研究),晋阳学刊)2004年第6
期,第79、80页。
如何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裁局改科。497
1934年12月31日,南昌行营颁布《剿匪省份各县政府裁
局设科办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训令豫:鄂、皖、赣、闽5
省遵照办理,《大纲》第一条即云:“本行营为谋县政府权力责
任之集中,并充实其组织,以增进县政府效率起见,特制定大
纲。”①同时,南昌行营在颁布各省遵照《大纲》办理“裁局设
科”的训令词中,阐明了增进县政府效率的5点主要举措,即
县政改良的5点希望;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充实县政府组织”
(包括增设科、经征处和县金库等机构,同时增添县政府行政人
员和相应的经费等),进而达到“县政府权力责任之集中”,最
终实现“增进县政府效率”的目的②。
从《大纲》的具体规定来看,对于裁减机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