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高三语文三轮专题复习三轮考前增分特色练第2天.doc
【创新设计】2014高三语文三轮专题复习三轮 考前增分特色练第2天
一、名篇名句。(26分,每空1分)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5.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6.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7.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8.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9.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10.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11.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 序》)
1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1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15.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16.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且恶乎待哉?﹙庄周《逍遥游》﹚
17.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18.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9.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20.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 1.赢得仓皇北顾 烽火扬州路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蜡炬成灰泪始干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哀民生之多艰 7.挟飞仙以遨游 8.虽九死其犹未悔 9.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0.俯察品类之盛 11.响穷彭蠡之滨 1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3.卷起千堆雪 一时多少豪杰 1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5.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16.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17.门衰祚薄 18.何当共剪西窗烛 19.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20.烟光凝而暮山紫
二、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白云红叶两悠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评者说,全诗无一笔写月,而处处见月,正如司空图所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从实景角度看,写了夜晚看到的云之洁白和枫叶之红艳;从虚的角度看,具有象征意义,写出了“白云”的浮游和“红叶”的飘逸,借助景物,表现了诗人悠闲清静的心境。
(2)同意。前两句写清亮的溪水绕着翠绿的青山,澄碧的天空倒映于水中,两者澄鲜一色,正是因为有皎洁的月光,诗人才在秋夜中欣赏到水之清,感受到山之碧。诗的第三、四句写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而生的超尘脱俗、心旷神怡之感。全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所有景物和感受都是受到月光的笼罩,而全诗不着一月字,“尽得风流”。(如果答“不同意”,理由充分即可。)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之小题大做《地球与地球的运动》.doc
- 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之小题大做《地球仪和地图》.doc
- 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之小题大做《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doc
- 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之小题大做《地表形态的变化》.doc
- 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之小题大做《城乡规划》.doc
- 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之小题大做《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
- 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之小题大做《大气运动与气候》.doc
- 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之小题大做《工业生产活动》.doc
- 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之小题大做《旅游地理》.doc
- 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之小题大做《水循环与水运动》.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