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用版】备战2012届中考分专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学案.doc
考点7: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三国鼎立的形成
1、官渡之战:200年 曹操和袁绍
(1)背景:军阀混战中,逐渐形成了曹操和袁绍两个对立的强大军事集团
(2)曹操以少胜多原因:A在政治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善于用人;B经济上:曹操注意发展生产,推行屯田;C袁绍刚愎自用,拒绝采纳谋士的建议
(3):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赤壁之战: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成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三国鼎立的形成
政权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称帝)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称帝)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称王) 建业 4、三国发展经济的措施
(1)魏国:兴修水利工程
(2)蜀国: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
(3)吴国:造船业发达。孙权曾派卫温达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的联系。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1、五胡内迁
(1)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2)原因:战乱频繁
(3)五胡内迁时间:东汉末年到西晋时期
2、西晋的兴亡:(1)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2)统一:280年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
(3)灭亡:316年被匈奴所灭
3、淝水之战:东晋胜利,前秦统治瓦解;东晋淝水之战的胜利,再一次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使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有被打断。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
4、江南地区的开发
(1)状况: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长江以南的许多地区非常落后。
(2)原因:A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B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C南北劳动人民共同开发江南。D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E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基础。
三、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1、北魏的建立:鲜卑族建立的政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2、背景:各族人民长期接触,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趋势
3、措施:(1)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2)改革措施:A学汉语 B穿汉服 C用汉姓 D与汉人通婚 E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F学习汉族礼法
4、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备考建议:(提示考察形式、考察重点及热点。)
1、考察形式:此部分内容是考察的重点,题型多为选择题、填空题。总体上分值不大,比重较少。
2、考察重点:(1)了解三国鼎立(2)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22日,全国第14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在沂南县召开。诸葛亮是下列哪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 南北朝
【考点】三国的形成,该考点被列为考查的重点,题型主要是选择题。
【思路】三国形成的标志是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而诸葛亮生活三个政权建立前后,所以是三国人。
【解答】C
【评注】认真审题,寻找该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三国的概念,认真分析选项,迅速选出正确答案。
3、(2010年湖南省初中毕业会考卷)三国时,孙权曾派人到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这个被派遣的人就是( )
A卫温 B郑和 C霍去病 D卫青
【考点】孙权派卫温到夷洲,该考点被列为考查的重点,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
【思路】郑和是明朝人,曾经七下西洋,卫青、霍去病都是西汉人曾经大败匈奴,只有卫温是三国人,所以选择A。
【解答】A
【评注】对于此类,先看题干,限定时间“三国”,再找属于三国时代的人,排除干扰,做出正确的选择。
4、(2010年福建中考卷)小明对古代军事非常感兴趣,但是他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请你帮帮他:
下列战役中不属于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考点】综合题,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列举题。
【思路】以上战役中只有牧野之战是商朝末年的战役,不属于以少胜多的战例。。
【解答】D
【评注】在学习古代战争时,关注战役的特点,注意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
5、(2010年长沙中考卷)奠定三国局面形成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淝水之战
【考点】赤壁之战,该考点被列为考查的重点,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
【思路】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长平之战为秦朝统一奠定基础,淝水之战阻止了对南方经济的破坏。清楚这几次战役的重要意义,该题便迎刃而解了。
【解答】B
【评注】对于此类问题平时应注意历史上重要战役的意义和影响,这样在考试中才能迅速选出正确答案。
(2010年江苏中考卷)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 )
A刘备 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苏教版】(必修1)备战2012届高考化学复习教案3《钢铁的腐蚀》.doc
- 【苏教版】(必修1)备战2012届高考化学复习教案3《铁、铜的化合物及性质》.doc
- 【苏教版】(必修1)备战2012届高考化学复习教案3《铝的性质》.doc
- 【苏教版】(必修1)备战2012届高考化学复习教案3《铝的氢氧化物》.doc
- 【苏教版】(必修1)备战2012届高考化学复习教案4《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doc
- 【苏教版】(必修1)备战2012届高考化学复习教案4《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doc
- 【苏教版】(必修1)备战2012届高考化学复习教案4《硝酸》1.doc
- 【苏教版】(必修1)备战2012届高考化学复习教案4《硫及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doc
- 【苏教版】(必修1)备战2012届高考化学复习教案4《硫酸的制备和性质》.doc
- 【苏教版】(必修1)备战2012届高考化学复习教案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doc
- 【通用版】备战2012届中考分专题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学案.doc
- 【通用版】备战2012届中考分专题 《昌盛的秦汉文化》学案.doc
- 【通用版】备战2012届中考分专题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学案.doc
- 【通用版】备战2012届中考分专题 《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学案.doc
- 【通用版】备战2012届中考分专题 《璀璨的近代文化》学案.doc
- 【通用版】备战2012届中考分专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案.doc
- 【通用版】备战2012届中考分专题 《社会的大变革》学案.doc
- 【通用版】备战2012届中考分专题 《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学案.doc
- 【通用版】备战2012届中考分专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doc
- 【通用版】备战2012届中考分专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学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