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语文试题精选(二).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中考语文试题精选(二).doc

2014中考语文真题精选 一、积累和运用(共6 小题,计17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 分) A.攒聚(cuán ) 悖论(bó ) 哽咽(yān) 浑身解数(xiè) B. 地壳(ké) 奔丧(sāng ) 黄晕(yùn ) 拈轻怕重(zhān ) C. 怒号(háo ) 暴虐(nüè ) 孱弱(cán ) 好逸恶劳(wù) D. 香醇(chún ) 庇护(bì ) 告罄(qìng ) 自给自足(j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 分) A.剔透 哂笑 月明风清 得意扬扬 B.惧惮 销融 豁然开朗 随声附合 C.戎马 神秘 莫名其妙 锐不可挡 D.抱怨 分岐 马革裹尸 陈辞滥调 3. 请从每句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 分) (1)丧失阅读的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 (迷离 迷惘 迷醉)。 (2)不可否认,个别干部对群众疾苦 (莫衷一是 默不作声 漠不关心),而焦裕禄同志却是心中只有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的好干部。 4. 经典诗文默写(6 分) ( l )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 2 )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3 )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 过零丁洋》) ( 4 )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饮酒》) ( 5 )至于夏水襄陵, 。 (郦道元《三峡》) ( 6 )小惠未徧, 。(《 曹判论战》) ( 7 )不应有恨, ? (苏轼《 水调歌头》) 二、绿合性学习(7 分) 7. 请你参加以“亲近书信,传承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 活动一:识书信 写汉字】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书信的小知识,请把其中“尺牍”“信札”两个词语规范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1分) 书信,在古代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人们用它文流信息,传报平安,倾诉情感,畅谈人生… … 在历史的发展中,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达到了完关的结合。 【 活动二:做调查 说现状】 下面的调查图表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 分) 【活动三:提倡议 共参与】 针对调查结果,班委会发出欣赏名人书信、用书信交流彼此心境和生活的倡议。可你同桌对此不感兴趣,仍热衷于打电话、玩微信,你怎么劝说他呢?( 2 分) 三、阅读(共15 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该](共9小题,计30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 题。(12 分) 中国珠算 王渝生 ①2013 年12 月4 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丈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中因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度过了1800 多年的漫长岁月。它将廉价的制作材料、情巧的设计思想和深刻的数理内涵整合在一起,组合为一种气质非常独特的计算体系,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② 珠算由筹算演变而来,人们在算筹的基础上,改进发明出了更为先进的珠算盘。珠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 年,据说当时就有了“算板”。到了东汉末年,徐岳在《 数术记遗》中记载了一种珠算盘,每位有5 颗可动的算珠,上面1 颗相当于5 ,下面4 颗每颗当作1 ,这是对珠算盘最早的确切的文字记载,到了明代,对珠算盘的记录更加详细,如数学家徐心鲁的《 盘珠算法》 插图记载是上1 珠。午荣的《 鲁班经》 是上2 珠,下5 珠,他还记述了算盘的尺寸。 ③ 最常见的传统算盘,为上2 珠下5珠,上面一粒表示“5”,下面一粒表示“1”。在用算盘进行计算时,采用“五升十进制”,即每一档满5 时便用一粒上珠表示,每一档满10 时便向前一档进位1 。古代的珠算法,以手拨算珠进行运算。为了快速掌握各种算法,人们将手指动作编成了口诀,开不断探索着如何优化算法和动作,让计算变得更加快捷。 ④ 珠算乘法所用的“九九”口诀起源甚早,春秋战国时就已在筹算中应用了。到了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了“九除者增一”“八除者增二”,后来浙渐演变为“九一下加一”“八一下加二”等口诀。杨辉在《 乘除通变算宝》中,叙述

文档评论(0)

shaoyif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