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2期 专题7 诗歌鉴赏(含解析).doc
备战2015年高考百题精炼系列(二)
十三、(15届河北正定高三上第五次月考)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5分)
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试题分析:作者从自然景物入手通过视觉,如西风、红叶、黄花、芭蕉和听觉,如雁啼、雨声的描写,细腻而形象地渲染出作者思乡情切。“西风”“红叶”“芭蕉”“雨声”这些都富有季节特征的常见意象,秋意尽显,颜色鲜明,一组景物构成意境,萧瑟中带着热烈,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情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因无法回乡而心生焦虑,但焦急之情却无从排遣。此时的芭蕉雨声就越发显得恼人心绪。考点:试题分析:“问我归期未”是词的中心句,悲伤、惆怅的氛围由此展开。词尾以梦结束“问归期”却以景作答,融情于景将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借北雁飞翔于如醉的霜林和在长空地哀啼;诗人在黄花满地的疏篱边醉饮;秋雨打蕉叶惊醒思乡梦的形象画面,写出了作者因不能回乡,力求排解郁结心中的的思乡怀远之情而不得的苦闷。考点:(15届黑龙江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三次月考)
28.①拟人。②这两句以“如”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③表面写物,实则写人,旨在表现自己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拟人”1分。解释其运用2分,思想感情2分。)(以下答案可酌情给分:(1)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感;(2)比喻:流水句比喻一去不复返的意思,表示归隐的坚决态度。)
29.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绪又趋向平和。(分三点,每点情感1分,分析1分。)
【解析】
2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表现手法及表达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表现手法的了解,结合着关键诗句分析,“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一句中,“流水”“有意”,“暮禽”“相与还”,将流水、暮禽人格化,故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的一般性作用是生动形象,故可结合着“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所表达的情感来分析起作用。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看,“流水”还是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比喻义,故可从作者归隐的坚决态度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诗歌写作背景及注释,抓住关键词来分析。首联,“闲闲”表现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情;颈联写景,可抓住“荒城”等意象词来体会其营造的凄凉心境;尾联可抓住“归来且闭关”来体会其静心独处的心情。综合起来便可得出诗人在不同的诗句中所表现的微妙情感变化。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十五、(15届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8分)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30.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2分)
31.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6分)
【答案】
30.卒章显志,点明诗旨;(1分)升华情感(1分)
31.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分)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2分)
【解析】
3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尾联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解答此题,可结合着诗歌整体意境分析作答。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大意是说:“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常见的艺术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由“奇树”“绿叶”“荣”“馨香”等可得出,此诗在写景上,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手法;“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但感别经时(15届湖南常德一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年高中数 第二章 第14课时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配套练习 苏教版必修2.doc
- 2015年高中数 第二章 第15课时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案 苏教版必修2.doc
- 2015年高中数 第二章 第15课时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配套练习 苏教版必修2.doc
- 2015年高中数 第二章 第16课时 空间直角坐标系案 苏教版必修2.doc
- 2015年高中数 第二章 第16课时 空间直角坐标系配套练习 苏教版必修2.doc
- 2015年高中数 第二章 第17课时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案 苏教版必修2.doc
- 2015年高中数 第二章 第17课时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配套练习 苏教版必修2.doc
- 2015年高中数 第二章 第1课时 直线的斜率案 苏教版必修2.doc
- 2015年高中数 第二章 第1课时 直线的斜率配套练习1 苏教版必修2.doc
- 2015年高中数 第二章 第2课时 直线的斜率案 苏教版必修2.doc
-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2期 专题8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
-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2期 专题9 名句默写(含解析).doc
-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3期 专题1 字音(含解析).doc
-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3期 专题10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doc
-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3期 专题11 散文阅读(含解析).doc
-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3期 专题13 传记阅读(含解析).doc
-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3期 专题14 写作(含解析).doc
-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3期 专题2 字形(含解析).doc
-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3期 专题4 病句(含解析).doc
-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3期 专题5 压缩、扩展,句式(含解析).doc
最近下载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正式版.PDF VIP
- 一种用于辅助降血糖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pdf VIP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科普讲座课件.pptx VIP
-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课文翻译及学习笔记:Lesson7.docx VIP
- GB∕T_18710-2002_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docx VIP
- 初二深圳数学试卷.docx VIP
- 供货方案人员配备方案.docx VIP
- 2026版本最新欧洲euro-ncap-supporting-protocol-safe-driving-crash-avoidance-virtual-testing-v09.pdf VIP
- 稻虾共养可行性报告.pptx
-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西江航运干线船闸管理体制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