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3期 专题7 诗歌鉴赏(含解析).docVIP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3期 专题7 诗歌鉴赏(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3期 专题7 诗歌鉴赏(含解析).doc

备战2015年高考百题精炼系列(三) 二十五、(15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诊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相 送 何逊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注:何逊(?—520),南朝梁诗人。曾任建安王的记室并随之去江州,后回建康任安成王的幕僚,还兼任过尚书水部郎,中丁。母忧归,后在庐陵王幕下任职,再度去江州,不久病逝(大约四十岁)。此诗是诗人为即将远行留赠送行者所作。 51.请简要赏析前两句中的“已”“重”两字。(4分) 52.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 51.“已”,已经;“重”,更。长期作客在外已百感交集,独自远游千里更加令人惆怅。(2分)两句通过“已”“重”二字构成递进关系,突出表现了诗人长期飘泊异乡的惆怅孤独之情和对朋友的无限惜别之情。(2分) 52.后两句描绘了江上风雨欲来的景象:江面浓云密布,一场暴雨即将来临;狂风乍起,江中涌起滚滚白浪。(2分)既是写分手时江上的实景,又象征着前方等待诗人的是江上风雨一般的艰难险阻,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之情。(2分) 【解析】 5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 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写诗人临别时那种长期飘泊异乡的惆怅孤独之情。异乡作客之心百感交集何逊一生仕途并不亨通大约四十岁左右即死去。故其作客异乡,当与仕途坎坷有关。所谓“百念”,诸如异地思乡之愁,羁旅行役之苦,仕途渺茫之忧,人情冷暖之感,友朋难舍之念等,皆在其中其心情沉重而今又将孤身一人再度千里奔波飘游远方眼前尚有朋友饯行送别,联句慰勉顷刻之间,就将茕独孤舟,餐风饮露了。进一步加重了这种复杂感情的重量,既突出自己征途中的孤独寂寞,又包含着对友朋的无限惜别之情。题为“相送”,但并非诗人送朋友,而是留赠为诗人送行的朋友。两句,既是写分手时江上的实景,又是借景寓情,含有象征意义。江天忽然浓云密布,烟霭黯然笼罩江面,一场暴雨即将来临;“山雨欲来风满楼”,狂风乍起,江水顿时涌起滚滚白浪。这云暗天低,烟波浩渺之景,恰与诗人此刻百感交集,愁绪茫茫之情相切;这狂风巨浪,暴雨将临,不仅是诗人心潮澎湃的感情外化,而且还形象地象征着、预示着旅途中等待着他的将是江上风雨一般的无穷无尽的艰难险阻、严峻考验。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4. 试卷分析:侧重考核句子的表达效果,其实指的是句子表达的优点、特色、作用等,能准确地分析、解答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对于不同的句子来说,因为语境、内容、写法、句式、语言风格等的不同,表达的效果自然不同要求结合诗句,不过,先整体翻译句子大意,然后,具体分析即可。:“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禅智寺在扬州的东北,静坐寺中,秋风传来远处扬州的歌吹之声,诗人感慨系之: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伤感油然而生,不可遏止,写景中暗含着诗人多少身世感受、凄凉情怀。登楼感怀 于 谦 注:诗约作于诗人巡抚山西、河南期间。他长期徘徊于巡抚任上,在四处奔波中感受着岁月的流逝。当时明王朝国势渐颓,诗人虽尽职尽责,却很难有大用之时。一句,漫字用得妙,妙在何处?(分)漫有随意、漫无目的之意。傍晚时分,诗人于百无聊赖中漫步登楼,漫字贴切传神地传达出诗人惆怅满怀而又无可排遣的心情,为后面写张本。在晚登楼的苍茫中,他感受到思归不得的乡愁;在天地宇宙的经行中,他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在华发苍颜的愁闷失意中,他感受到了归隐不得之愁;在岁月老去的无奈中也隐约流露出壮志难酬的忧愁和功成身退的期许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盛世不再的忧思。(答点即可得满分)这是一首羁旅途中登高怀远类的诗歌,抒发的也是典型的情感:思乡之愁、家国之忧。阅读下面这首诗,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5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60.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案】 59.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5分) 60.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6分) 【解析】 59. 试题分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