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该设计论文已经通过各大高校老师审核认可并通过答辩,欢迎大家下载学习交流。如有疑问可随时联系店主,竭诚为您解答!!
第一章 采区概况、地质特征
第一节 采区概况
全套图纸,加153893706
一、采区位置、范围
二采区位于矿井的东部,北部以点9(X=4374407.26,Y=487590.7)、点10(X=4374342.486,Y=491479.494)、点11(X=4374395.812,Y=492420.344)三点连线为界;东部以FB11断层及其延长线为界,南部以 点4(X=4372220.948,Y=491877.146)、点5(X=4372310.481,Y=486499.811)两点连线为界;西部以点A(X= 72267.744,Y=89066.616)、点B(X=74382.676,Y=89066.616)两点连线为界。采区东西长2940m,南北宽2120m,采区平面积约为6.23平方公里。
二、地形地貌
本区属于山西高原平朔台地之低山丘陵,全区多为黄土覆盖,沟谷发育。呈“V”字型,切割深度40~70m。地面标高+1209.81~+1448.10米。
三、以往勘探情况
现在采区已有钻孔90个,每平方公里14.5个钻孔,勘探程度比较高,基本上查清了区内的构造情况。
第二节 地质特征
一、地层
本区位于宁武煤田北部,属于黄土半掩盖区,区内出露及钻孔揭露地层按地层层序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㈠ 奥陶系(O)
中、下奥陶统(O1+2):区内部分钻孔有揭露。岩性:中奥陶统多为灰色、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质纯性脆,致密坚硬,中夹棕褐色,具黄色斑点的豹皮状灰岩,灰绿色钙质泥岩,底部为灰褐色同生角砾状灰岩,此层为中、下奥陶统之分界灰岩。下奥陶统为灰黄色、灰白色白云质石灰岩及白云岩,间夹薄层状灰岩及结晶灰岩,总厚约400m左右。
㈡ 石炭系(C)
1.中统本溪组(C2b)
岩性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细砂岩夹灰岩及薄煤层,具水平及缓波状层理。有时含1~2层薄煤层,含1~3层灰岩,多为2层,其中下部一层深灰色石灰岩,层位稳定,厚2.23~6.40m,平均4.08m,为标志层K1。K1上为深灰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褐色中砂岩,K1下为青灰色间红褐色铝土泥岩,底部赋存山西式铁矿,呈鸡窝状分布,发育不普遍,本组地层厚21.40~60.69m,平均38.90m,与下伏奥陶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上统太原组(C3t)
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含煤十余层,主要有4-1、4-2、5、7、7-1、8、9、10、11号煤层。
本组地层中部发育一砂岩段,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石英砂岩,有时含砾,层位稳定,厚度一般在10~20m左右,将本组地层分为上下两个煤岩组。上煤岩组由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4、5号煤层组成,含黄铁矿及菱铁矿结核。下煤岩组岩性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灰褐色中粒砂岩及7、8、9、10、11号煤层,含较多的黄铁矿结核,11号煤层顶部常为深灰色泥质灰岩,富含腕足类化石残骸,11号煤层下约5~7m为灰白、灰褐色中粒石英砂岩,定为标志层K2,层厚0.60~12.40m,平均3.60m,作为太原组底界。全组厚60.64~110.50m,平均91.20m。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
㈢ 二叠系(P)
1.下统山西组(P1s)
上部为灰白、灰黄色中粗粒石英砂岩与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互层,中夹兰灰色泥岩及硬质耐火粘土层,砂岩厚度变化较大。下部为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及软质耐火粘土矿层,有时含1~3层薄煤层。底部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粒度向下变粗,有时含砾,常含炭屑,定为标志层K3,层厚1.00~26.30m,平均7.62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本组地层厚0~89.00m,平均54.30m。
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上部为灰色、灰绿色、兰灰色细砂岩、粉砂岩互层,夹黄绿、紫、灰等杂色粘土岩,中下部以黄褐色、黄绿色粗粒砂岩为主,有时含砾,砾石成分为石英、燧石、斜层理,中部常夹有1~3层耐火粘土。本组地层厚0~95.00m,平均67.20m,一般厚60~80m。
3.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主要赋存于井田南部一带。未见顶界。岩性为兰灰、黄绿、紫红色砂质泥岩、粉砂岩,中夹灰绿色、浅紫色中粗砂岩及其透镜体,下部为厚层状灰白~灰绿色粗粒砂岩,分选性差,常含有;砾石及泥质团块,上部疏松,易风化,底界标志层K6,为灰白、灰绿色含砾粗砂岩,含绿色矿物及红色长石,交错层理极其发育。厚0~60.00m,平均厚46.3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㈣ 第三系(N)
第三系上统静乐组(N3j):主要出露于井田南部,岩性为棕红色粉砂质亚粘土,内含黑色铁锰质斑点,中下部常夹3~5层钙质结核,厚0~65.60m,平均20.10m,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㈤ 第四系(Q)
1.中上更新统(Q2+3)
上部为黄土即黄色粉砂质亚粘土,垂直节理发育,底部有2~6m的砾石层,下部为浅红色砂质粘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箱壳落料拉深模设计【全套图纸】.doc
- 《锻模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扭力臂锻件锤用锻模设计【全套图纸】.doc
- 《数字信号处理B》课程项目实施报告-数字信号处理项目设计.doc
-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doc
- 2014计算机操作题电大网考文字提示(直接打印).doc
- CA6140车床手柄座M5.5mm油孔夹具课程设计.doc
- vb_可视化编程技术课程设计-企业销售合同管理系统.doc
- VB课程设计-银行存取款管理系统.doc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
- 本科毕业论文-浅谈矩阵的一些形式.doc
-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城郊矿500万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
-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大雁矿业集团二矿0.6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
-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大雁矿业集团四矿1.2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
-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大雁矿业集团一矿1.50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
-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黑龙江省宝清煤矿3.0Mta新井设计.doc
-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鸡西哈达煤矿0.9Mta 新井设计.doc
-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鸡西哈达煤矿1.20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
-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鸡西哈达煤矿煤层1.5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
-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鸡西矿业集团城子河矿0.9Mta新井设计.doc
-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鸡西矿业集团城子河矿0.9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