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与基础郭齐勇.pdfVIP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与基础郭齐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与基础郭齐勇.pdf

光明日报/2014 年/4 月/2 日/第 013 版 理论周刊·政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与基础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郭齐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文化的世界性与本土性有机结合的产物,其中 所有内容与因素都是传统与现代、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双向对流、相互渗透与包含的结晶,它同 时又是常变统一的开放体系,是流动、变易着的,而在流动、变易之中又有普遍的常道。习近平 总书记最近特别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启发我们思 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这一地域上,生活于斯的各时代、各地域、各民 族的人群,其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复杂多样、丰富多彩。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各族群、各文 化与宗教,在这里不断碰撞冲突,交叉整合,多样统一,和而不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与中华文化。从上古先民至今,中华文化虽历经曲折变化,不断改易,然顽强地一以贯之地延续 了下来,没有被外来文化的冲击所中断,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在人类文明史上,尚没有任 何一个文明具有如此的柔韧性、连续性。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了内在自我的独特精神,且具有很强 的包容融合、吸取消化并进而同化不同文化的能力。 中华文化的根源在六经之中。刘勰《文心雕龙》说:“经也者,恒久之治道,不刊之鸿教也。” 《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乐》经不传,又谓五经)并不神秘,是夏商周三代 时期人们的生活世界的记录或反映。六经是诸子百家共有的精神源泉。六经的精髓是什么?是对 天地、生命的敬畏,肯定“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对“天 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公平正义社会的憧憬,对人文价值理念、多彩多姿的文化与多种审美情趣 的追求,自由人格与相互关爱、和谐与秩序的统一,自觉对历史与现实予以评判褒贬,丰富的天 地人相接相处的智慧,包括动态平衡的中道等等。其中凸显了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特征:保留了 对天的信仰又偏重于人文实务;特别肯定人与自然,人与人,家族、宗族内外,族群、民族、宗 教之间,人之内在心灵与身体生命之间的融合;重视教育,强调礼乐教化与道德精神;有很强的 历史意识,善于总结历史经验,鉴古知今,究往穷来;重视实践精神,知行合一,通经致用,明 体达用。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文化下移。孔子继往开来,整理六经,创造性地转化三代尤其是周公以 降的文化传统,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基本规模,尤其是点醒、凸显了其中居于核心地 位的“仁爱”精神。以“仁爱”为中心的仁、诚、忠、恕、孝、悌、礼、义、廉、耻的价值观念 体系为尔后的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所继承、弘扬。在政治文化上,儒家强调王道、仁政、德治, 有民本主义、民贵君轻的传统。 汉代奠定了中国的基本格局与治国范式。朝野关注的焦点是“内裕民生”与“外服四夷”, 因此尤其强调文治武备。中国文化的一种取向,即文化观念重于民族观念,文化界限深于民族界 限。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性格中的“和合性”大于“分别性”,主张宽容、平和、兼收并蓄、吸 纳众流,主张会通、综合、整体、融摄。我国汉代的文官政治、文治政府,较之罗马的武人专政 不知要文明多少倍。我国陆地与海洋的丝绸之路开辟甚早,中国人对外从来没有殖民、侵略、种 族灭绝的传统。孔子讲“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倡仁爱,泛爱众,修身律己,与人为善。 孙中山先生接受蔡元培先生的建议,把“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精神 特质。中国人几千年爱和平,都是出于天性,我们讲谦让,同时不主张屈辱的和平,以自卫国家 第 1 页 共 3 页 为大义,对侵略者一定要予以严惩。中华民族的忠义英烈千古传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 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这一指示十分重要。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现代文明的基础,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的立足之地。只 有把优秀传统文化坐实为我国现代化与现代文化的“本根”(不是枝叶)、“本体”(不是功用)、 本位(不是客位)和“主体”(不是客体、对象),才不至于左右摇摆,迷离失据。由此而开出的 现代化才真正是我国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