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意象看杜甫的文化心态模式.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水意象看杜甫的文化心态模式.pdf

( ) 第 35 卷第 2 期 南昌大学学报 人社版 Vol . 35 No . 2 2004 年 3 月 J OU RNAL OF NAN CHAN G UN IV ERSI T Y Mar . 2004 从水意象看杜甫的文化心态模式 赵 海 菱 (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 古籍研究所 ,山东 济南  2500 14)   摘  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山水比德有着悠久的历史 ,对士人的人生观及精神品格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 种影响往往也体现在他们的诗文作品中。通过对杜诗中的水意象的归纳分析 ,便可凸显出诗人杜甫以儒为主 、儒 道互补的文化心态模式 , 同时 ,其水意象所特有的虚实合一之特征亦将诗人集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于一身的社会 历史意识真真切切地呈现于世人 。   关键词 :杜甫 ;水 ;文化心态 ;儒家 ;道家 ( )   中图分类号 : I0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0448 2004 02 - 0 129 - 04   山水比德有着悠久的传统 , 自然山水往往有着 水慨叹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儒家深沉博大的 丰富的文化意蕴 。《论语》云 : “仁者乐山 , 智者乐 历史意识蕴涵其间;杜甫于公元 752 年写下的《同诸 水”;《道德经》曰:“上善如水 。水善 ,利万物而有静 , 公登慈恩寺塔》也是如此感慨系之 : “七星在北户 , 居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 ,心善渊 ,予善 河汉声西流 ,羲和敲 白日,少昊行清秋 , ”日月星河 天 ,言善信 ,正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 。夫惟不争 ,故 尚一如既往 ,但人间却已不复往 日清廓 : “秦山忽破 无尤 。”董仲舒则云 :“水则源泉混混氵云氵云 ,昼夜不竭 , 碎 ,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 ,焉能辨皇州 ?”这一清 既似力者 ;盈科后进 ,既似持平者 ;循微赴下 ,不遗小 一浊 ,足以表现出“乱源已肇 ,忧患填膺 ,触景即动 , 间 ,既似察者 ;循溪谷不迷 ,或奏万里而必至 ,既似智 [3 ] 只一凭眺间 ,觉山河无恙 ,尘昏满眼” 的黑暗社会 者 ;彰防山而能清净 ,既似知命者 ;不清而入 ,洁清而 现实 ,诗人内心的忧患是波澜壮阔的 ,接下去 ,他将 出 ,既似善化者 ;赴千仞之壑 ,入而不遗 , 既似勇者 ; 批判的矛头直指统治阶层 : “惜哉瑶池饮 , 日宴昆仑 物皆困于火 ,而水独胜之 ,既似武者 ;咸得之而生 ,失 丘”,正是他们的醉生梦死导致了祸乱的一触即发 。 [ 1 ] 之而死 ,既似有德者 。” 同样 ,它在诗人的笔下 ,更 同样是面对江河流转 ,王维轻吟 :“逶迤南川水 , 明灭 是耐人吟味 。唐代大诗人杜甫虽未曾被划归山水诗 ( ) (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