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延河流域水沙还原计算方法探讨.pdf
、 /
1997年 8月 人 民 黄 河 第8期
延河流域水沙还原计算方法探讨
√
李世明 张 玮
/
/ (黄委会帔局郑州soo 岬、/
,lj一/2
【文摘] 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紧缺.人们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利资源.控制水土流失,进科
了大规模的水利水4-保持T作。今天的黄河已成为人工控制程度很高的河流,水文、泥沙特征受到水利
水土保持工程的影响,许多水文站观测的资料并非天然状况。在评估水利水保T程减水减沙作用时,需
要了解无水利水保工程条件下的水抄情况。本文即以延河流域为倒,探讨 了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还原天
然水沙量的计算方法。经过分析比较认为,用多站多因子逐步回归方法计算径流量精度较高;通过径泷
多 厍
出.不管是径流量还是输沙量,7O
显著减少,这无疑是与水土保持工
延河流域属黄河中游河口镇一龙门区间的 程的发展和降水变化有密切关系。
一 级支流,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十分
2 径流量、输沙量还原计算模型分析
严重。几十年来.流域内开展了水土保持和*
修水利工程,下垫面有了很大变化。截止 1989 2.1 建模依据
年,已修梯田2O4km2.累计植树造林 1204km2. 人类活动对流域的影响,反映在径流量、输
种草 511km2,坝地 35km2,建成百万立方米 以 沙量的实浏过程上。径流和泥沙的形成受降雨
上水库6座,总库容达2.3亿m0,已淤库容近 1 及下垫面的制约.水利水保措施可以改变下垫
亿 m3。这些工程多数是 70年代以后修建饷。 面状况,但不可能显著改变流域的气候条件,故
流域多年面平均降水量为515.1mm,其中5O、 可以认为降雨不受水利水保措施的影响。据此
6O年代为538.4mm,70年代为489.6mm,80 采用治理前或治理程度不高时期的实测水沙资
年代为503.2mm.70、8O年代年均降水量较 料,建立降雨和径漉、降雨和输沙的数学模型或
5O、60年代稍小。甘谷驿以上多年平均实测径 经验关系,甩水利水保工作全面开展后的流域
流量2.22亿 ,5O、60年代为2.39亿 m3,70 降雨资料和所建的模型或经验关系推求该时期
年代为2.06亿m3.80年代为2.08亿m3,与降 不受治理工程影响的水沙过程,这就是水沙还
水变化趋势一样,70、80年代较50、60年代稍 原计算的依据和出发点。延河流域的建模系列
小。多年平均实测辖沙量4887万t,50、60年 选定为 1954~1969年。
代为5942万t,70年代为4682万t,80年代为 2.2 径流计算模型分析
3193万t.70、80年代较50、60年代信步较多. 径流计算模型分五大类 l1种,现简单介绍
特别是 80年代,实测值 只有 5O、60年代的
53.7% 收稿 日期 :1997—03—10
21 ·
如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考核的实践.pdf
- 屋顶花园的防水设计与施工..pdf
- 屏蔽电缆对脉冲X射线响应的数值计算.pdf
- 履带式推土机推土装置—面向对象设计的研究.pdf
- 履带车辆电传动系统电气机械联合制动仿真.pdf
- 山东省城市缺水模糊评价及对策.pdf
- 山东省旅游气候资源研究.pdf
- 山东赤松种群直径结构及其动态研究.pdf
- 山区公路软基病害研究.pdf
- 山区水土保持环境治理与绿色食品开发模式.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