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复习25.pptVIP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题方略】 1.古诗鉴赏中的修辞复习备考要紧紧扣住常考的七种修辞手法,掌握其特点及构成要素,做到有的放矢,灵活运用。 2.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修辞手法,大多是考查其表达效果,所以我们在备考过程中,重点是理解并掌握不同修辞手法的不同的作用。如: ①说明比喻的作用时,可用“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等词语; ②说明夸张的作用时,可用“突出特征,感情强烈”“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气氛,增强想象力”等词语; ③说明拟人的作用时,可用“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生动活泼”等词语; ④说明对偶的作用时,可用“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⑤说明排比的作用时,可用“文思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等词语; ⑥说明反复的作用时,可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感染力强”等词语; ⑦说明反问的作用时,可用“加重语气,加强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等词语。 总之,只有在了解并明确修辞的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内容来对症下药,才能在高考中对有关修辞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解答。 * 【试题精解】本题是把仿写和修辞放在一起考查。例句是“你的……,你的……,你的……,不正好……”的句式,修辞采用了拟人和反问。要结合课文内容,紧扣意象的内涵展开。 【参考答案】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边城,你的古朴自然,你的葱茏青翠,你的灵动隽永,不正好唤回了我民族的记忆吗? 雨巷,你的悠长寂寥,你的哀怨彷徨,你的凄清惆怅,不正好氤氲出我心中的感伤吗? 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吗? 【试题精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的具体运用能力,要能找出本体、喻体和二者的相似点。从形状相似的角度来看,②、④可以做眼睛的喻体。 【参考答案】 (1)④,理由:④切合眼睛“大而圆”的特点,颜色可与“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相契合。 (2)②,理由:(2)句中有“闪烁着奇异的光亮”,与之相照应的只能是能闪烁光亮的“黑钻石”。 【试题精解】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和修辞的运用能力。虽属图文转换,但形式新颖。以前图文转换是直接用文字表述图表中的信息,而本题则是要学生展开想象,表现画面的意蕴,揭示画面的内涵。做这类题关键是要认真阅读题干要求,然后阅读图表,明确题目内容,进而运用修辞展开表述。 【参考答案】 (示例)这是一幅坐在轮椅上的残疾运动员奋力击球的感人画面。她挥动球拍,展开青春的翅膀;驰骋球场,追逐人生的梦想。 【试题精解】本题考查在语言表达中运用修辞的能力。材料采自鲜活的现实生活,考生感同身受,当然不会无病呻吟。关键是考生能否扣住材料主题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排比句,对于一般的考生来说,这似乎有一定的难度。 【参考答案】 (示例1)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示例2)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示例3)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最新江苏省《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对这一考点可从两个方面理解: 其一,重在“常见”,最新江苏省《考试说明》中规定了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这七种修辞手法。 其二,重在“正确运用”,高考中虽也考查对修辞方法使用效果的判断和识别能力,但更多时候考查的是对其的运用能力,往往会附在句子的仿写、诗歌鉴赏及现代文阅读的词句理解和鉴赏评价中进行。 从近几年的江苏高考来看,已没有单纯的修辞考查题。修辞的考查多放在这样几个题型中去考:①语言运用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造句);②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③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下面我们将结合江苏高考的实际,针对不同题型中对修辞手法的考查,来进行相应的解题技巧指导。 一、在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查题中考查 例1: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智者的思索是深深的泉眼,从中涌出的水也许很少,但滴滴晶莹;庸者的奢谈是浅浅的沟渠,由此流出的水或许很多,却股股浑浊。 【分析】仿用句式与修辞手法结合考查。两个分句均由比喻领起,两个比喻的本体具有相对或相反的关系,语意要连贯。 【参考答案】(示例)逆耳的忠言好比配有黄连的中药,虽然难以下咽,却是对症下药;奉承的蜜语犹如含有毒药的琼浆,虽然香甜可口,却是慢性中毒。 例2:“小葱拌豆腐”本是老百姓喜爱的一道家常菜,后来衍生出一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不久

文档评论(0)

lyxb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