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v_show/id_XODg3MjcwOTU2.html
/v_show/id_XODg3Mjc1MjMy.html
第一集 隋唐烟雨/ptv/vplayhtml?ptag=vsogou
500多年前,明朝正德某年的一个初春,北京贡院内,上千名应试男子正襟危坐在不足一米见方的单独号舍内,他们中有稚气未脱的翩翩少年,也有满头斑白的垂垂老翁。面对眼前的试卷,他们或愁眉不展、冥思苦想,或奋笔疾书、左右逢源。偌大的考场一片肃静,唯有巡逻兵勇的脚步声在空中回响。监考官也不时地巡场监视,锐利的目光扫过一排排号舍,决不会遗漏任何一个角落……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开设科目、士人自由报考、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官员选拔制度。应考士子需通过县试、府试、院试,再到乡试、会试、殿试,由童生考上秀才、举人、进士,再到世人望尘莫及的探花、榜眼、状元,可谓层级分明,序列严密。
而在科举制度诞生之前,古代中国就已有了世卿世禄制、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但这些选官制度无不与门第阀阅紧密相连。到了隋末,一种新的通过公平竞争方式取士的制度呼之欲出……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历史契机,促使王朝选择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人才选拔制度呢?有关科举起源的三种说法,各自依据何在?到底孰真孰假?中国科举史上的首位状元孙伏伽,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第二集 牧驭天下
公元627年,唐贞观元年。这天,唐皇宫内锦旗飘扬,气氛祥和。大殿之上,唐太宗李世民正在为新科进士举行殿试。钦点完状元之后,唐太宗缓步来到殿外。此时,旭日高照,乾坤朗朗,唐太宗极目远眺,不禁心潮澎湃,他自豪地宣称: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矣!自开科取士以来,广大士子不惟门第,自由投考,择优录取,国家机器因此源源不断地获得新鲜血液补充,从而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王朝统治得以坚固。而科举同时也赋予每个士子以同等的权利和机会,通过考试向社会上层做垂直流动,不仅保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也缓解了一部分社会紧张和对抗。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代诗人赵嘏的诗句深刻揭示了帝王大兴科举的真实意图,即“牢笼英才,驱策志士”。帝国统治者正是通过娴熟运用科举手段,实现其“笼络人才、牧驭天下”的政治诉求。
那么,面对潮水般涌向科场的芸芸学子,王朝如何层层筛选,确保人才脱颖而出?“重文抑武”政策的背后,帝国统治者又有什么难言之隐?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儒家地位何以发生180度大扭转?从“南北之争”到“南北榜案”,考试公平和区域公平到底孰轻孰重?第三集 学优则仕
公元1014年的一个清晨,睢阳应天府书院如往日一般书声琅琅,不绝于耳。岂料,书院的早读还不到一个时辰,学子们便纷纷丢下手中书卷,争先恐后地跑了出去。原来是笃信道教的宋真宗皇帝前去朝拜太清宫途径睢阳,学子们为争睹龙颜而趋之若鹜。然而,却有一名学子手不释卷,诵读依旧。同窗不解,学子答曰:日后再见,也未必晚!第二年,这名学子参加科试一举及第,在崇政殿参加御试,果然亲眼见到了皇帝。他就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科举考试长期稳定的进行,使得一批又一批饱读诗书又精通政务的士林精英,由科举入仕,进入帝国管理层,他们或乘时立功,或临危受命,对帝国安危和王朝盛衰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科举价值观的盛行,使得读书重学蔚然成风。“
孤村到晓尤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上至王公贵胄,下至黎民百姓,无不砥砺子弟勤勉读书,专攻举业,一个庞大的士大夫阶层随之形成。那么,学而优则仕,天下士子真能实现“修齐治平”的人生抱负吗?从“饭后钟”到“碧纱笼”,及第前后的待遇何以天差地别?《西厢记》才子佳人式的浪漫传奇背后,为何是如此犀利露骨的功利诉求呢?阉党专权,入仕以行道的士大夫又为何趋之若鹜,寻求权阉庇佑呢?第四集 道高一尺
公元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适逢三年一度的顺天乡试。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乡试,朝廷动用了大批军役,考生必须接受极为严格的搜检,不仅要脱下衣衫,甚至连辫子也要解开检查。结果,搜出偷偷挟带作弊工具的考生40余名,用以作弊的“小抄”和“夹带”积如小山,更有将答案藏于笔管、空心砚台、糕饼或蜡烛间,甚至抄写在衣物上用灰土覆盖掩饰者,令人瞠目结舌。此外,两场考试中交白卷者68人,没有做完者300余人,文不对题者近400人,怯场自行退出者竟高达2800人。在中国科举历史上,此次搜查的严厉程度,可谓空前绝后……
在波诡云谲的中国历史进程中,王朝兴替,政权更迭,而科举制度却行之千年,历久弥坚。究其原因,是由于历代王朝在大兴科举的同时,对科举的防弊制度做了严密的部署。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典章制度,如何维护科举的公平公正,自然成为帝国统治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那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防弊措施与作弊手段究竟是如何相生相克的呢?“北闱科场案”血迹未干,“江南乡试案”又尘嚣四起,科场舞弊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年荐Asia Economic Weekly.doc
- 2015年荐Auteur : Sarah Herrenkind Date 18032015.doc
- 2015年荐Basel Committee.doc
- 2015年荐BSZN-5043-201503.doc
- 2015年荐B工业基层统计报表制度.doc
- 2015年荐C a r l o s R í o s E s p i n o s a.doc
- 2015年荐C#课程设计(期末考察).doc
- 2015年荐CC+语言struct深层探索 1.doc
- 2015年荐CCTV证券资讯网专家俱乐部版块测试报告.doc
- 2015年荐CET4 操作规程.doc
- 场地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 2024年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玉岩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文昌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小雄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4年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雁溪乡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板桥乡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土城乡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附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