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是这样学好的 精彩荐读.doc

初中数学是这样学好的 精彩荐读.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数学是这样学好的 精彩荐读.doc

初中数学是这样学好的 精彩荐读 1.2 数学是广泛关联的 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在名著《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中关于“数学的第一特征”有一段论述:“数学是由简单明了的事项与逻辑推理的结合而一步一步地构成的,所以,只有学习数学的人注意老老实实地一步一步去理解,并同时记住其要点,以备以后之需用,就一定能理解其全部内容.”米山的论述是深刻的,他启发我们要将数学知识关联起来学习,其实,根据我们对初中数学教与学的实践和反思,数学的关联还可以有另外两种视角,这就是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下面分开做些解读. 首先,数学知识或方法之间具有广泛的关联.除了我们前面说过的数学会如藤蔓一样生长的关联以外,不少数学习题具有多样化的求解路径,一题多解成为解数学题的一个重要特点.下面这道习题解法的“殊途同归”正体现了数学方法之间的关联.请看教学故事: 教学故事1: 殊途何以同归? --一次求k值问题的思考 这是一次习题讲评课上有一道求k值问题,不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解答,但在我的追问下,却知道了这些解法为什么能“殊途同归”,先看例题: 例 若方程组的解x,y满足x+y=-5,求k的值. 生1:①×5,得15x+10y=10k. ②×3,得15x+12y=4k+9. …… 她还没有做完,我就问:“谁有不同的解法?”生2、生3示意有不同的解法. 生2:解:②-①,得 2x+2y=-k+3 2(x+y)=-k+3 -10=-k+3 k=13. (生2做出结果时,生1还没做好) 生3:将变形为 ∵x+y=-5, ∴ 解得k=13. 我又追问几个学生,是否知道生3所写“”中的10,20从哪儿来?好多同学都目瞪口呆. 问到科代表时,她正好想通,说:“生3好像是整体代入!” 接着她把进一步变形为 至此,大家都理解了生3的解法. 最后,我又问大家:“为什么这道含待定系数问题会有这么多的解法,而且不同的解法解题速度差异如此之大?” 没有人能回答上来.我提示:大家发现吗?把x+y=-5与前面的方程组联立起来是 这是一个什么方程组呢? 到此,很多学生都发现了:噢!原来是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策略确实很多. 说明:这道待定系数法问题解法的多样性,在本质上是三元一次方程组消元策略的多样所致.”数学是广泛联系的,此段解题教学故事看来也是一例. 其次,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学习时我们总是喜欢从一个生活情境引入,就是基于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视角.比如四边形新课学习时,常常用如下的一组生活图片引入新课: 图1.2.1:高压线塔 图1.2.2:学校大门 图1.2.3:某仓库大门背面 这组图片分别体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图1.2.1)、四边形不稳定性(图1.2.2),而图1.2.3中由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太大了容易变形,通过添加一根斜着的木条转化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防止大门变形.从另一个关联角度看,图1.2.3中是四边形向三角形转化的典型策略,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思辨意境,而这也是四边形问题求解时一个重要的转化方向. 还有,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数学是其他科学的基础,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工具,更重要的提供了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时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关联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在一次七年级活动课的最后我曾即兴点评,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请看: 教学故事2: 一副三角尺可画哪些特殊角? (这是一次数学活动课上,“用一副三角尺可画哪些特殊角”的活动片断) 生4:将三角板拼成下图(如图1.2.4),得到两个特殊角度75°,15°. 图1.2.4 生5:…… 生6:…… 不到一分钟,同学们众说纷纷,报出了很多特殊角度. 师:请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尽可能的弄全所有可能用一幅三角尺画出的特殊角度. 生7:我画出如下一些角度(按由小到排列): 15°,60°,75°,105°,120°,135°,165°① 生5:我比他多,画出了下面这些: 15°,30°,45°,60°,75°,90°,105°,120°,135°,165°② 师:很好,这组角度值好像有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30秒后) 生8:都是15°的倍数. 师:猜想有意义!想一想,在平角180°以内15的倍数只有你画的这些角度吗(见②)? 生9:按由小到大排列后,还漏掉一个150°!这个度数能画出来吗?我看看前面有个60°和90°,再一组合就行了! 这样终于排出如下一组: 15°,30°,45°,60°,75°,90°,105°,120°,135°,°,165° ③ 它们的规律:都是15°的倍数. 师:很好!首先要指出的是,在角度数组③的画图可能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并不惟一.更重要的是,从上面的活动中发现,数学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