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伫中区以玄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论文-释“伫中区以玄览” 《文选》卷十七陆机《文赋》云:“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中区”一词,历来解释不同。张铣曰:“中区,中都也。” (《六臣注文选》卷十七,《四部丛刊》影南宋刊建州本) 《六臣注文选》里看不到李善对“中区”的解释,尤刻本李善注《文选》则多出“中区,区中也” (1974年中华书局影北图藏南宋淳熙八年尤袤刻本) 一句解释。这句话未必是李善注的原貌,据傅刚师的研究,“尤刻本不能代表单李善注本,不管它是否从六臣本中抄出,都不能用来对单李善注本下结论” (见傅著《〈文选〉版本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5页) 。但我们可以从别处得到李善对“中区”一词的认识,《文选》卷三十谢玄晖《始出尚书省》云:“还睹司隶章,复见东都礼。中区咸已泰,轻生谅昭洒。”诗歌前两句用光武帝刘秀的典故 (事见《六臣注文选》李善注引《东观汉记》及《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 ,以其得到洛阳父老的拥护,比喻齐明帝在建康恢复了政治秩序。值得注意的是,李善引《文赋》“伫中区以玄览”来注谢诗“中区”一词 (《文选》卷三十) 这表明在李善看来,“中区”是指政权统治的中心地区。当代学者则有不同看法,如钱锺书先生云:“区中 (笔者按:此处用尤刻本李善注) 即言屋内。盖前二句谓室中把书卷。” (《管锥编》第三册,中华书局1979版,第1181页) 程千帆先生云:“中区,谓宇宙之中也。” (《文论十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版,第159页) 周汝昌先生认为“中区”即“心的位置之意” (《〈文赋〉即“文心”论——兼评〈管锥编〉之解“玄览”》,载《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第17—18页) 。以上诸家,说各有理,孰是孰非,很难遽定。 考察和分析东汉魏晋时代“中区”一词在史传和文集中的用例,或许能够帮助我们作出一个选择。 首先,“中区”可以用来指称洛阳或洛阳周围的中原地区。蔡邕《释诲》云:“若乃丁千载之运,应神灵之符,开阊阖,乘天衢,拥华盖而奉皇枢,纳玄策于圣德,宣太平于中区。”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 这段话是说光武帝顺时而起,平定天下,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宣太平于中区”,是指刘秀定都后进行的一些寓有政治象征意义的活动——建武二年(26)春正月“壬子,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 。中元元年(57)又在洛阳“起明堂、灵台、辟雍及北郊兆域。宣布图谶于天下” (《后汉书》卷一下《光武帝纪》) 。蔡邕的文章表明,在东汉人看来,“中区”是指都城洛阳一带。汉末魏晋时期的文人沿用了这个涵义,徐干《序征赋》叙述自己在建安十三年(208)从曹操征刘表,在赤壁之战后从南方返回中原:“乃振旅以复踪,溯朔风而北归。及中区以释勤,超栖迟而无依。” (《艺文类聚》卷五十九“武部·战伐”) 这里以“中区”指称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阮籍《大人先生传》云:“先生以为中区之在天下,曾不若蝇蚊之着帷。” (陈伯君《阮籍集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62页) 这是以“中区”指称洛阳和中原地区。与陆机同时代的西晋文学家皇甫谧、张华在他们的序文和著作里,也出现了“中区”一词。《文选》卷四十五皇甫谧《〈三都赋〉序》曰:“盖蜀包梁岷之资,吴割荆南之富,魏跨中区之衍。”张华《博物志》卷一云:“周在中区,西阻崤谷,东望荆山,南面少室,北背太岳。三河之分,雷风所起,四险之国也。”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这里显然都是以“中区”指称中原地区。 所以会形成这样的认识,其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周成王派召公兴建洛邑 (《史记》卷四《周本纪》) ,当时称为“成周”。西周早期成王时代的“何尊”铭文云:“惟王初迁,宅于成周。王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民。’”之所以兴建成周,是因为镐京偏处西方,而洛阳处于“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史记》卷四《周本纪》) ,便于周王对东方诸 侯的统治和管理。到东周时代,平王因犬戎之乱而迁都洛邑。此后,东汉、曹魏、西晋政权相继立国中原,定都于伊洛地区。大致说来,在东汉、曹魏、西晋时代,时人皆有河洛王里的观念。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北朝史书里,也出现了“光宅中区”、“徙县中区”、“伊洛中区”的说法。 其次,“中区”可以用来指称政权统治的中心地区。除前引谢玄晖《始出尚书省》一诗外,唐钞《文选集注》卷四左思《蜀都赋》云:“于是乎金城石郭,兼匝中区。既丽且崇,实号成都。” (《唐钞文选集注汇存》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7页) “匝”是围成圈的意思,“兼”有两和二的意思。“金城石郭,兼匝中区”,即是说“金城”和“石郭”共围绕成都城的中心两圈。 第三,“中区”可以用来指代某物的中部。如晋曹摅《围棋赋》云:“于是二敌交行,星罗宿列。云会中区,网布四裔。合围

文档评论(0)

leidian48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