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论文-说“南”与“风”
在《诗经》研究中,关于南与风的关系,是二是一,各有所见,未有定论。愚见却以为南既非独立于风外,亦非包括于风中,而疑心南与风,在春秋之时,音义俱同,只是用字有别。这里所要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一章说:汉代有所谓四始之说,论理应当是南、风、雅、颂四诗的各类首篇。但是不然,他们已经不知道有南了。这种将南独立于风外的看法,实始于宋朝。苏辙《诗经集传》解《小雅?鼓钟》以雅以南,以二《雅》释雅,以二《南》释南,二者并立,南于是有独立于风外的新解。其后王质《诗总闻》则明确提出南为《诗经》之一体。程大昌《考古编?诗论》以为《南》、《雅》、《颂》,乐名也,倡南独立之说。清人亦有主此说者,顾炎武《日知录》肯定《周南》、《召南》,南也,非风也。崔述《读风偶识》谓《风》也,则列之于风;《南》也,则列之于南,亦以为二者各自独立。近人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释四诗名义》,陆侃如、冯沅君《诗史》,张西堂《诗经六论》,皆主此说 (参见洪湛侯《诗经学史》)。 高亨《诗经今注?诗经简述》则说:南属于风,不是自为一类。这是《诗经》研究界的一般看法,都是沿用六诗(六义)、四始之例,将《周南》、《召南》归于《国风》,却未曾探讨何以将南归于风的问题。 宋人程大昌提出古无国风之名的问题,是很值得注意的。他在《诗论》中说:其言曰《诗》有南、雅、颂,无国风,其曰国风者,非古也。夫子尝曰《雅》、《颂》各得其所,又曰《大雅》云,又曰人而不为《周南》、《召南》,未尝有言国风者,予于是疑此时无国风一名。程氏之所谓古,倘指春秋早期,其说不为无据。从《诗经》作者,到季札及孔子,只说南,都未曾以风言《诗》。《墨子?兼爱下》云:周诗即犹是也。《墨子?公 孟》云: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 百。墨子称周诗称三百,亦未言及风。《左传?隐公三年》云:风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左丘明与孔子同时,或略早于孔子,已在《左传》中以风取代南了。战国荀卿始称国风(《荀子?大略》云:《国风》之好色也)。《荀子?儒效》云:《风》之所以为不逐者,取是以节之也;《小雅》之所以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大雅》之所以为大雅者,取是而光之也;《颂》之所以为至者,取是而通之也。古之所谓四始之说,当亦肇于荀子。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云:《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总之,自孔子之后,说诗者多称风而不称南。难道真的像罗根泽先生所说的:到荀子时代似乎将《南》忘了。 (《中国文学批评史》) 《论语?阳货》云: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荀子是孔子的再传弟子,怎能把祖师爷所强调的《南》给忘了。那么,《南》又怎样演化成《风》了呢? 在上古时期,南字和风字似乎可以通用,孔子沿用《诗经》时代的南字,而左丘明却改用风字。南与风,形虽为二,义则为一,音亦近似。兹试为证之。 其一,就字义言之。南与风都含有乐歌之义。《小雅?鼓钟》以雅以南,毛传云:南,南夷之乐曰南。《礼记?文王世子》胥鼓南,郑玄注:南,南夷之乐也。朱熹《诗集传?国风》云: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于字义的解释虽未尽妥帖,却能抓住本义。《吕氏春秋?音初》云: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这则材料颇有趣,把有关南与风的附会和历史传说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南与风的本义犹存。《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叙吴公子季札观乐,为之歌《周南》、《召南》,又为歌《邶》至《陈》十一国之乐。周、召当是周公、召公分陕而治之地,其地之乐称南,正如金景芳《我与先秦史》所说的:实际上,二南是根据周初周公、召公分陕而治,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 (海按,语出《公羊传?隐公五年》) 来的,从周公所主各国选的诗叫《周南》,从召公所主的各国选的诗叫《召南》。(见《学林春秋》初编)依前后文意类推,十一国之乐自然亦可称之为南。《左传?隐公三年》却说风有《采蘩》、《采蘋》,所举二篇,皆在《召南》,而这里却称之为风。可见,《左传》所说的南与风,原是一个意思,都指乐歌。风的词义也在变化,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论衡?明雩》引《论语》风乎舞雩说,风,歌也。《大荒西经》太子长琴始作乐,风注,曲也。后来又由歌曲藩衍出声教之义。即《诗大序》之所谓风,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在赋诗言志断章取义成风的战国后期,说诗者也就取风而弃南,只保留经书里提及的《周南》和《召南》。字义的演化,促使南与风由一而分为二了。 其二,就字音言之。上古语音虽然已很难稽考,但从《诗经》的叶韵,还是可以推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儒家治国主张与现代法治的区别及启示.doc
- 乳化原油破乳剂综述.doc
- 入世对我国市场经济法制的影响与对策.doc
- 褥垫层施工技术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doc
- 三农治理中第三部门的法学机理与制度变迁研究(之二).doc
- 三农治理中第三部门的法学机理与制度变迁研究(之三).doc
- 三农治理中第三部门的法学机理与制度变迁研究(之一).doc
- 三维工序数模驱动的叶片类零件工装设计系统.doc
- 商业秘密的概念及法律规制.doc
- 商业特许经营法律规制研究.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