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衡理论应用在休闲农业传播策略构思之探讨.pdf
平衡理論應用在休閒農業傳播策略構思之探討
平衡理論應用在休閒農業傳播策略構思之探討
* ** ***
吳秋亭 林豐瑞 彭克仲
壹、前言
學理上 ,通常態度的三個成份間是一致的 ,情感與認知不一致時 ,個人的態度
就會有改變的傾向。假如一個傳播訊息改變一個人的認知成分 ,就很可能帶動其情
感成分的改變。相同的 ,一個人對態度對象情感的變動 ,也會加速使其認知的改變
(陳昭郎、1990)。此外,假如一個人接觸了一個傳播訊息而改變了他的認知,他
也許會從重新塑造這些認知 ,使新認知與原來的認知加以區分之 ,而不改變其情感
成分。然而,情感因素的改變,往往會牽引認知因素改變,使得態度改變。
再者,客觀環境中的刺激並非每一種都是清晰可辨,有些刺激基於種種原因,
如暴露時間過短、能見度太差,便顯得模糊不清。遇到這些刺激,個人時常會按照
自已的需要、慾望和興趣來加以解釋。個人對於曖昧刺激作何反應,賦予何種意義 ,
並不完全根據刺激本身 ,而是部分反映出他自已的心態。而其所作解釋有時與真象
距離甚遠,因而對事實造成扭曲(distortion)。
準此 ,就一個人的態度認知與情感不一致時 ,會造成精神緊張及壓力 ,因而迫
使個人採取行動以去除不一致的現象(陳昭郎、1990)觀點,以一個受播者而言,
如何維持認知信念與態度體系均衡的需求?如何驅使個體做出可以恢復平衡狀態
的動機性行為,如改變態度和改變行為?則是受播者個人採取行動以去除不一致現
象的首要課題。而平衡理論概念的重點 ,就在於強調受播者個人如何採取行動以去
除不一致的現象。換言之,就傳播策略言,如何藉由平衡理論概念的應用,以促使
受播者有效達到傳播策略所欲達到之意圖,誠然為規劃傳播策略者值得重視的議
題。本文探討動機緣起於此。
此間 ,隨著農業規模的擴大 ,商品特性的加強 ,農業傳播也成為一項重要的課
題,倪葆真引用李文瑞教授之看法認為,農業傳播是「將農業有關的知識、技能、
觀念 、方法或訊息 ,藉著傳播媒介傳遞給農民或一般消費大眾 ,以改變他們的行為
和態度的過程」(彭文正,2000),而蕭崑杉認為 ,農業傳播提供的內容包括了 「創
*
屏科大農企管系碩士研究生 。
**
屏科大農企管系講師。
***
屏科大農企管系副教授。
183
農業推廣文彙
新資訊 、鄉村人力資源發展 、農業和鄉村行政支援以及農民組織發展」等方面 。亦
即,農業傳播是運用適當的媒介進行相關資訊的傳播,以期人們在傳播過程之後,
更懂得如何利用各種農業資源來提昇自已的生活品質(蕭崑杉,1997)。
然而 ,農業傳播因其傳播者 、傳播訊息 、傳播途徑 、傳播媒介 ,乃至於受播者
均有其特殊性及其限制因素或環境條件。因此,就社會判斷理論
Theory;SJT)之透鏡模式(Lens(林豐瑞、陳昭郎,2001)言,農業傳model)
播者與受播者對於同一傳播訊息 ,存在不同的認知 ,甚至不同的認知價值 。例如政
府輔導單位呼籲減少化學肥料及農藥使用量 ,以保護環境生態 ,雖農友認同此一論
述,但農友還是擔心減少化學肥料及農藥使用量,會影響其農作物收成與經營利潤。
申言之,如何藉由平衡理論概念的應用 ,以促使受播者有效達到傳播策略所欲
達到之意圖 ,在面臨環保 、生態、生活 、生產,乃至WTO之影響議題方面 ,如何進
行一個有效農業傳播策略之構思,實為一項不得不正視的課題。
又 ,休閒農業的發展已為時勢所趨 。惟可供國人健康及戶外遊憩與休閒空間則
未相對增加 。且王偉哲、賴美蓉 (1997)發現,遊客在從事休閒農業活動時 ,仍以
一般性遊憩需求為其動機 (如:接近大自然 ,抒緩工作壓力及精神或增加家人相處
機會),且對於農業相關活動及農業風土之認識並不重視,在活動型態上以「提供
操作農業活動」項目得到最不滿意評價 。而謝奇明 (2000)也指出 ,休閒農業經營
者經常忽略了解消費者的行為偏好及心理特徵等差異 ,所以難在遊客心中建立該休
閒農業之印象及特殊地位,致使各農場間與一般旅遊型態,有很高的替代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