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开一中高一年级(下)历史导学案 编号3——01.doc

临开一中高一年级(下)历史导学案 编号3——0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开一中高一年级(下)历史导学案 编号3——01.doc

临开一中高一年级(下)历史导学案 编号3——01 课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 课型:新授 主备人:苏峰彬 审核人:苏峰彬 时间:2014、5 (第×周) 【学习目标】 1、、能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2、能结合实际分析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重点】 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 “百家争鸣”的含义: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 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或思想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 著书立说,广收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 经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阶级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思想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这种社会状况,假如你是春秋战国的一员,你将作何打算? 我是诸侯: 我是百姓: 我是学富五车的“士”: 我是奴隶主: (5)我是新兴地主: 这些变化和百家争鸣有何关系?综上,你对百家争鸣的出现有何认识? 关系:因果关系。社会的大变革为各阶层自由发表对社会的看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各阶层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表现。 二、主要学派及其主张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思想: (1)思想核心——“__________”。 (2)主张__________(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也体现了民本思想。 (3)主张“____________”,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黎的要求。 (4)主张“_____________”,首创_____________,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 2、孟子的思想: (1)主张实行“________”; (2)提出“______________”的民本思想; (3)主张“______________”。 3、荀子的思想: (1)主张“_______”和“_________”, “以德服人”。 (2)提出“__________”的观点,强调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 (3)主张“____________” (二)、道家和法家: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代表阶级(阶层) 道家 老子 ?“道”是万物本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日趋没落的奴隶主阶级 ? 庄子 ?齐物论;主张精神自由 法家 韩非子 ?依法治国,主张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用权、术、势驾驭群臣 ? 墨家 墨子 ? ?小生产者(平民百姓) 练习与提高 1、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 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 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 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 按学校规定, 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B.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C.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D.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2、以下关于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属学派及其思想主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孔子在春秋晚期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仁”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C.孟子、荀子主张实行“仁政”“仁义”,在伦理观上都主张“性本善” D.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制理论。 3、上图体现了那一派别的主张 A儒家 B 墨家 C道家 D阴阳家 4、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课堂小结】 时代大变动,百家来争鸣。孔子创儒学,仁德礼来行; 孟子倡民本,性善施仁政;荀子主性恶,礼法须并用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