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原创) .doc

必修3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原创)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3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原创) .doc

必修3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原创) ──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作品 通过本框题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懂得传统文化具有双重作用,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传统文化的在今天的特点,辩证看待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 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 教学思路 通过回顾第三课关于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引出传统节日的由来,切入传统文化的话题。 通过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绘画、传统戏曲的介绍,总结出中国核心传统思想──“和合”思想。由此思想过渡到古代“大同世界”之政治理想。由此理想与当今世界的差距,引出中国当前倡导的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通过让学生分析“和谐世界”的理念和古代“大同世界”之政治理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概括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时代特色。由中国现代版的标志联想到传统标志,引出长城,得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结论。由长城是国家的墙到城市的墙、家庭的墙、单位的墙,引出中国传统的“墙文化”。请同学分析墙文化的作用,概括出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得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通过探究孔子的观点“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活动,让学生切实体验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教具的使用 电脑课件、黑板、粉笔。 在教具的使用中,运用对比法,中国孩子和伊拉克孩子之间的对照。 运用留空法,让学生填上适当的语句表达他们此刻的想法。 运用声音与图像的配合。 运用传统戏曲和现代歌曲的对照。 材料的使用 材料丰富但主题一致,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 ? [来源:Z§xx§k.Com] ? ? ? ? ? ?[来源:Zxxk.Com] ? ? ? ? ? ? ? ?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