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命题揭秘 本题利用图文为载体,考查对洋务运动实践的判断。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考查分析理解、判断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提取题干和图片中的关键信息: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 、“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结合洋务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判断。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表明①正确。洋务企业不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④错误。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具体实践,故③正确。②仅从材料中看不能反映出来,且洋务派军事工业的产品仍然是落后于西方的,故②有误。 答案 A A.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C.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D.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变式训练3】 (2012·南通模拟) “(清末)这个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因此以坚持清朝政府的政治垄断,……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材料所述的这一运动 ( )。 解析 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这一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A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的失败,C项与事实相反;洋务运动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项说法错误;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B项正确。 答案 B ■ 运用现代化史观分析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思想上: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动摇了“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企图用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来维护落后的生产关系,这也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化,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 (1)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矿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知识必备 (2)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大生产方式和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 3. 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1)现代化也称近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是动态的。只要在工业经济时代,现代化就在进行、就在变化。 (2)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民族独立是现代化的产物。 方法通关 ■ 准确理解现代化的内涵及复习线索 1.内涵 (1)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转变等内容。 (2)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等内容。 (3)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 (4)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其他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社会福利化等。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两个主要内容。 2.线索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考向四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和社会风俗、思想 观念的变化 典题例证 【典例4】 (2012·浙江文综,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 命题揭秘 本题以《上海新报》一则广告为切入点,考查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题目的备选项干扰性强,题目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 本题的解答要注意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和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迁主要是指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和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题干材料未体现此信息,排除A项;题干只提及一份报纸,谈不到“发展”的问题,且未提及其所属国别,排除B项;材料涉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