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的语义演变及其解释.pdf
第 36 卷第 3 期 2014 年 5 月
Vol.36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14
“家”的语义演变及其解释
崔金涛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
摘 要:考察语言的历史,有宏观和微观两种角度,对“家”语义演变的考察属于后者。“家”的语义演
变大致分成三条线索,基本上各以一个共同义素为基础,向不同的事物延伸,并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虚化趋势。
这种现象符合许嘉璐先生对于词义演变规律的相关阐述。
关键词:“家”;义素的提取;词义演变的规律
H109.2 A 1009-9115(2014)03-0039-04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3.010
The Semantic Evolu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Home”
CUI Jin-tao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6, China)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language can be studied from micro perspective or macro perspective. But the study of the semantic
evolution of “home” is from the latter one. The semantic evolution of “home”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clues, basically each with
a common semantic basis, extending to different things, and presenting the virtual tendency in different degrees. This phenomen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emantic evolution rules which Xu Jia-lu illustrated.
Key Words: “home”; semantic extraction; semantic evolution rules
考察语言的历史,可以从语言的各个子系统入手,做 自古当是从宀从豕的会意字,不必从许慎的说解。
宏观的考察;也可以着眼于某一具体的语言单位,做微观 “家”作为“家庭”或“家庭的居住场所”,古今汉语
的梳理。本文采取后一种视角,选择“家”作为分析对象。 基本一致,不需多论。除此之外,尚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
使用的语料绝大部分来自北京大学汉语言研究中心的语料 一为“古有今无”,一为“古今有异”。
库,个别例子取自《辞源》和《汉语大字典》的例句。具 (一)古有今无
体操作步骤是这样:首先根据语料所提供的年代信息,大 “家”在古代可以指“卿大夫的采地食邑”,即所谓大
致勾勒出“家”字语义的演变次序。然后在此基础上,运 夫之家,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用义素分析的方法,对“家”语义演变的实质做进一步形 它在上古汉语中属于基本义之列,用例极多,且分布平衡:
式化的描写,最后对相关现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