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字素材(粤教版必修1)参观文天祥纪念馆有感(散文).docVIP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字素材(粤教版必修1)参观文天祥纪念馆有感(散文).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史永诵正气歌 —— 参观文天祥纪念馆有感(散文)   程树榛     幼年爱读史书,对历朝历代的圣贤豪杰、忠臣良将,无不充满敬重之情、仰慕之意。在浩如星河的先贤之中,我尤其崇敬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他的那首慷慨激昂的《正气歌》,我可以倒背如流;他的《过零丁洋》中的千古绝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当作永恒的座右铭。我为中华民族能有这样的优秀人物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一直向往着有朝一日能够到他的墓前凭吊一番,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   四月中旬,应江西文友之约,赴“革命摇篮”井冈山参观、学习。在从南昌去茨坪的路上,正好途经吉安县城,听说文天祥纪念馆就坐落在此,我和几位同伴便要求主人取道城郊,进行瞻仰(因墓地距离较远,未能前去),当地文友欣然应允,我多年的夙愿终得以偿。   纪念馆刚刚建成不久,雄踞在吉安城郊,登临其上,可以俯瞰赣江禾水,街市田畴,巍峨壮观。馆的堂厅廊壁、石级曲栏紧密相连;红墙碧瓦,绿树掩映,画檐翘角,凌空托举,构成一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建筑群落。著名书法大师沙孟海手书“正气浩然”的金字横匾,高悬在正气堂重檐之间,更增加了它的庄重、典雅、恢宏的气势,令参观者肃然起敬。   纪念馆展出了大量的文献、文物、图片、图表、绘画、雕塑,加上解说员富有感情色彩的讲解,使我们对文山公一生的坎坷经历、光辉业绩和他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文天祥生于南宋末年江西省吉安县一个书香门第,幼年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乃一开明乡绅,早年也曾为官一方,造福乡里,因不满于朝政的腐败,退隐故里,以耕读为乐。但对子女却教诲甚严,常以古之忠臣孝子,勖勉后人,故文天祥很小时便立志报国,鄙视庸碌。当他 20 岁就读于白露洲书院时,又深受欧阳守道等名师道德文章的影响,这就更加坚定了他为国献身、为民解忧的思想。 21 岁的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的命题,对策朝廷集英殿,深受考官的赏识,从而一举状元及第,名扬天下,但他并不贪图名利,谋取高官厚禄,而是想改革弊政,为民造福。只是由于当时权奸把持朝政,卖官鬻爵;外族觊觎疆土,不断侵扰;内忧外患,矛盾重重,使他有志难展,力不从心。不过,他仍不改初衷,在任内锲而不舍地兴利除弊,减免农民赋税,关心人民疾苦,医治战争创伤,让百姓休养生息,虽因此多次受到贬迁和黜降,可他忧国忧民之心始终不变,因而受到人民的衷心爱戴。   不久,元军举兵南进,腐败的南宋朝廷,兵弱将庸,不堪一击,只能节节败退;而不为重用的文天祥,虽被贬居乡里,但是他却不计个人恩怨,“尽以家资充军饷”,毁家抒难,起兵勤王。危难中的朝廷,不得已方委任他为右承相兼枢密使,统率诸路军马。而与此同时,宋幼帝和太后却加紧策划降元活动,以致当他奉命前往元营谈判时,反被元军设计扣留。由于他的机智和勇敢,很快地便脱险回营,从而又重整旗鼓,再建抗元队伍。各地义军,也闻风而动,纷纷聚集到他的麾下,甘愿听从指挥。于是他又率军回师北上,取得节节胜利,但是,又是因为朝廷内部意见不一,和战不定,以致坐失良机,使元军得以软硬兼施,各个击破,以重兵围剿义军,终因敌众我寡,文天祥“独柱擎天力弗支”,不幸于广东的海丰五坡岭负伤被俘。   出师未捷,身陷敌手,文天祥本想自尽成仁。但因元军看守甚严,难以如愿。就在他被押送回北京途中,元军元帅张弘范对其许以高官厚禄进行诱降,而文天祥却以《过零丁洋》一诗作为回答。面对这首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诗篇,张弘范自惭形秽,只好灰溜溜地作罢。   到达北京后,文天祥被元军整整囚禁三年,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受到难以言喻的折磨和痛苦。最为严峻的是,元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地对他进行劝降的攻心战,晓以利害,示以祸福,只要他稍作屈从,马上便会官高爵显,荣耀无穷。可是我们这位民族英雄,硬是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回答敌人的是一曲气贯长虹的《正气歌》,他写出了天地间的凛然正气,扫除了人世间鬼蜮阴霾。元人见他心坚如铁,志强如钢,无法使其“回心转意”,便于 1283 年 1 月 9 日,杀害了他。   文天祥含笑走上刑场,慷慨就义。据说,那一天刑场柴市周围的群众,无不涕泪纵横,日月亦为之动容。一代英杰,就这样走完了他 47 年的人生路程。   文天祥不仅大气凛然,光照千古;在文学上特别在诗歌上,他也开一代诗风。他那振聋发聩的诗句,石破天惊的词章,一扫南宋一些懦弱文人无病呻吟的颓靡,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他的全部作品———尤其是诗作,无不是用救国救民的一腔热血,伴着忧国忧民的满眶热泪写成。“诗言志”、“文如其人”的论点,在文天祥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不知现今某些热衷于“玩文学”的人,对文学抒发理想、歌颂崇高予以鄙视甚至加以讽刺的人,对文天祥的这些血泪铸就的诗篇会作何感想?   文天祥英勇就义距今已有 700 余年了。时间的长河并没有洗去他的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