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高一年级 历史 授课者:李珊 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到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明 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1、背景: 元朝丞相权势过重,朱元璋怀有戒心 明初丞相胡惟庸擅权 2、措施 1380年,诛杀胡惟庸 裁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明太祖在中央废丞相的同时,在地方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废行省,设“三司” (行政) (监察) (军政) 布政司 都指挥司 按察司 三司 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中央 二、内阁的出现 1、创立原因 2、内阁的形成和发展 “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正式设立内阁, 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授予内阁票拟权, 对奏章拟出处理意见 内阁首辅权力扩大, “部权尽归内阁”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3、 内阁的性质及作用 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议一议 强化君主专制 有一定制约 对皇权影响 直接由皇帝决定 选拔任命 任职方式 侍从、咨询 行政、决策 职 权 内侍机构 一级行政机构 性 质 内阁 宰相 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二、内阁的出现 1、创立原因 2、内阁的形成和发展 “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正式设立内阁, 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授予内阁票拟权, 对奏章拟出处理意见 内阁首辅权力扩大, “部权尽归内阁”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3、 内阁的性质及作用 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阅读第17页的“学思之窗”,思考: 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请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 议一议 三、军机处的设立 1.清初的内阁六部与议政王大臣会议 2.康熙帝设立南书房 3.雍正帝设军机处 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后期(封建社会后期),产生了怎样严重的影响? 问题探究: ①皇帝个人专权,政治十分腐败; ②思想专制,严重妨碍了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③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官场黑暗;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早期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早期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过程 特点 影响 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 皇权不断强化 中央严格控制地方 秦 汉至元 明清 积极方面 消极方面 2007.11 明太祖 朱元璋 胡惟庸案大捕杀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资料回放 文渊阁,位于故宫文华殿北面,明成祖朱棣正式在此设立内阁,使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清朝乾隆以后,文渊阁成为皇家重要藏书地。 明成祖朱棣 思考: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 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的处理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其意见的认可或否定。 课堂设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过秦论》教案(粤教版必修1).doc
-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教案(粤教版必修1).doc
-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文字素材(粤教版必修1)七夕的由来与传说.doc
-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文字素材(粤教版必修1)教学目的.doc
-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文字素材(粤教版必修1)曹操.doc
-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文字素材(粤教版必修1)牛郎织女.doc
-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文字素材(粤教版必修1)牛郎织女的故事.doc
-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文字素材(粤教版必修1)织女牛郎鹊桥相会.doc
-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文字素材(粤教版必修1)赏《迢迢牵牛星》.doc
-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文字素材(粤教版必修1)迢迢牵牛星.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