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一中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VIP

云南省昆明一中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昆明一中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蹩(bié)脚 按捺(nà) 安详(xiáng) 削(xuē)足适履 B.缉(jí)拿 胡诌(zhōu) 城垣(yuán) 溘(hè)然长逝 C.谄(chǎn)媚 霰(xiàn)雪 丝绦(tiáo) 罄(qìng)竹难书 D.笑靥(yè) 船棹(nào) 寒暄(xuān) 肆无忌惮(d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置之度外,依然经常旷课去玩电子游戏。 B.他最初创业时手无寸铁,穷得丁当响,但是仅仅经过两年奋斗,现在已经成为拥有千万资产的实业家。 C.近年来,学校不断引入竞争体制,认真做好学校内部机制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D.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药科技的进步,现在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人生七十古来稀已成为历史陈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爱笑的人,是一个阳光的人; 一张张笑脸,犹如友谊的春风,吹向大地,吹向人间,吹向世界。 ① 一张张笑脸,充分体现了我们的自信,我们的宽容,我们的友善。 ② 让五千年文明中国的魅力、让中国人的友善如花绽放。 ③ 一个爱笑的民族,是一个阳光的民族。 ④ 那种发自内心的微笑,犹如“吹面不寒杨柳风”, ⑤ 阳光,来自积极心态,源自宽容胸怀。 A.⑤④②①③ B.③⑤④②① C.⑤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⑤① .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翰林院与翰林 邸永君 翰林院自出现便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发轫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此制尽管有其种种欠缺和不足,而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却不失为一种较为公正的选举制度。科举制度给无数栖身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带来了出头的希望,为其扶摇直上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历代王朝统治者则藉此网罗到大批知识精英,既提高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也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在延长王朝寿命、缓解统治危机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在科举制度发展过程中,翰林院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自唐代创立翰林学士草诏并应承文字之责后,靠科举而晋升者的比例逐渐增加。宋代,科举制度与翰林院制度接轨。至明代,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并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状元授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还创立庶吉士制度。所谓庶吉士,就是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以《尚书?立政》篇中所云“庶常吉士”之简称名之,在院学习三年后再试,合格者留院,称留馆,余者外委为他官。但因曾就学于翰林院,世人对不能留馆之庶吉士也以翰林视之。自此,“非进士不如翰林”。而自明太祖废丞相之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与丞相相类。大学士均出自翰林,“非翰林不如内阁”。翰林院成为培养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 高考学习网 清代科举沿袭一甲进士直入翰林之成法,二三甲进士则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称为“朝考”。名义上由皇帝主持,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成“钦点翰林”。为了防止冒滥现象,,还在会试殿试间增设复试,复试合格者方准参加殿试。另外,对已经跻身翰林者,创立大考制度加以监督和激励。制度之严格、措施之细密可见一斑。 前人阐述明清科举制度,多囿于成说,只谈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以考中进士为科举考试制度的终结。其实,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由进士馆选而庶常,庶常而留馆,加之清朝特创的翰林大考、考差,无不是科举制度的延伸和发展,悄然又于三级结构之上多出一个层次——翰林。所以明清科举制度实为四级人才结构。 (选自2008年《百科知识》第11期) 5.下列关于“翰林院与翰林”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翰林院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 B.明代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进入翰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