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阳市某垃圾填埋场的土壤地质环境评价.pdf
2013年第4期 环 保 科 技 VOL19 NO.4
贵阳市某垃圾填埋场的土壤地质环境评价冰
邹凤钗 ,于晓红,邹银先,赵 宾
(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贵阳 550004)
摘 要:对贵阳市某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中主要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
数和 内梅罗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垃圾填埋场沿地下水流向上土壤存在一定的污染,土壤
中的污染因子主要为COD NO:一、SO 、Mn、F一、Hg。随着距离的增加,污染程度呈现衰弱的
趋势。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土壤污染;地质环境评价
中图分类号 :X8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0254(2013)04—0033—04
Geo——environmentalassessmentofsoilsnearbyalandfillofGuiyang
ZouFengchai,Yu Xiaohong,ZouYinxian,ZhaoBin
(GuizhouInstituteofGeo—EnvironmentalMonitoring,Guiyang550004,China)
Abstract:majorpollutantsinsoilssurroundingalandfillofGuiyangCitywereanalyzed,andbased
on thatthepollution statuswasevaluatedbymeansofSingleFactorPollutionIndex,Comprehensive
PollutionIndexandNemerow Index.Theresultshowedthatsoilsalongthegroundwaterflow have
beencontaminatedbyCODM ,NO 一,SO 一,Mn,F—andHg,andthepollutiondegreedeclined
withtheincreasingdistancefrom thelandfil1.
Keywords:landfill;soilcontamination;geo—environmentalassessment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城 本文主要研究贵阳市某垃圾填埋场周边沿地下
市垃圾的产量与 日俱增。目前我国仅生活垃圾每年 水流向不同方 向处土壤的污染特征。研究区主要为
即可产生 1.2×10t左右,并且 以每年 8%~10%的 溶蚀洼地地貌,场地标高 1230~1245m,相对高差
速度增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有 2.3%,相当 15m,地形坡度较缓。下伏地层是三叠系中统花溪
数量的垃圾运往城市郊外露天简易填埋堆放…。垃 组 、三叠系下统安顺组 ,岩石类型主要是 白云岩 、灰
圾的露天堆放不仅会产生恶臭 ,对大气造成污染,垃 岩和角砾岩。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含水
圾渗滤液和部分有害物在雨水的淋溶作用下,还会 丰富,富水等级为中等一丰富。大气降水是区内地
通过径流污染水体和周边的土壤环境。夏立江等分 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降水通过坡面流入洼地、落水
析了北京郊区某垃圾堆放场区周 围土壤,发现土壤 洞等岩溶个体形态及岩石中的溶蚀裂隙、构造裂隙
中的 cd、Ph、cu、Zn、Mn等重金属含量都明显高于 等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在地下岩溶管道汇集、迳
未污染土壤 。 流,以岩溶泉及地下河出口的形式排泄于河流中及
基金项 目: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科研项 目(黔地矿科(2010)7号)
收稿 日期:2013—05—28收;2013—06—20修 回
作者简介:邹凤钗,女,1985年生,硕士,研究方向:环境地质和地球化学。E—mail:694554086@qq.com
通讯作者:于晓红,女,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环境监测。E—mail:yuxiaohongO221@yahoo.COB.c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