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淮河防洪治理问题及探讨.pdf
江淮水利科技·2009年第3期 5
淮河防洪治理问题及探讨
许晓彤
(安徽省水利规划办公室 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 淮河是洪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流域,安徽位于淮河中游,省境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新中国成立以
来,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治淮成就,但从近几次淮河中等洪水的汛情来看,淮河仍远未实现“修好”的目标。
本文从淮河变迁入手,分析流域洪涝成因,对淮河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淮河治理对策探讨
当前,安徽正处于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而淮 淮,彻底改变了淮河干流的河流形态和淮北地区的地形地
河是事关安徽发展全局的关键。“淮河不根治,安徽无宁日”。 貌,打乱r原有水系,洪、涝、旱、渍灾害频繁发生。从有记载的
安徽的崛起,需要淮河安澜的保驾护航;沿淮人民的富裕,需
要淮河水的充沛滋养;建设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保 发生大洪水5次、一般洪水34次,平均每百年水灾不到3次;
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大力改善淮河平原农业生产条件,提高 黄河夺淮初期的12、13世纪平均每百年水灾35次,14、15世
除涝灌溉标准。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增 纪平均每百年发生水灾75次,16世纪至新中国初期的450
强,应对目前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加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年间平均每百年发生水灾94次。淮河流域1949年至1994年
为进一步治理淮河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资金保障。
178万hm2、平均每年约39万hm2,分别占全省受旱、成灾面积
1淮河流域概况 的69.5%、70.4%,仅淮北地区就占全省受旱、成灾面积的
49.7%、50%。可见安徽省旱灾也主要出现在淮河流域,特别集
淮河,蜿蜒1000公里,面积27万kmz,似一羽扇铺展在中
中在淮北地区。
国东部黄海之滨,而历史上其扇柄曾经被折断。淮河原为独立
入海的河流,古水“四渎”之一,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大致呈
2新中国治淮成就
东西流向,在江苏北部人黄海。公元1194年,黄河决阳武故
堤,至徐州入泅水,于淮阴夺淮;1286年黄河南决夺颍河、涡河 1950年淮河发生了流域性中等洪水12I,灾区状况惨烈。
入淮,安徽境内的颍河、西淝河、涡河、濉河等成为历史上黄河 毛泽东主席看到安徽省负责人曾希圣报告中央的电报落了眼
夺淮的主要泛道;1552年增筑高家堰长堤,到1751年形成洪泪,从政治高度出发强调了“根治”淮河水患的重要性。1950年
泽湖基本格局,洪泽湖以下至淮阴的人海河道被黄泛淤废后, 8月25日至9月12日,在周恩来亲自指导与参与下,水利部
淮水人海不畅,便一再加高洪泽湖大堤,形成“堤越加越高,湖 召开治淮会议。治淮会议上意见分歧争持不下,中游有内涝,
越淤越浅”的恶性循环;1851年洪泽湖水冲坏了礼河坝,淮水 要求把水排到下游去;下游怕受不了,不同意;苏联专家根据
沿三河、高邮湖、邵伯湖及里运河入长江,从此淮河由独流入 本闰经验,认为水是很宝贵的资源,不能白白放掉,应该蓄起
海改道经长江人海;公元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北去,于 来。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周恩来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现
山东利津人海。这次黄河夺淮经历了宋、元、明、清等四个朝 代科学技术的观点,提出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治淮会议
代,长达661年,加之明清两代实行“蓄清刷黄”的治黄方略, 根据这一方针,做出了淮河上游以蓄洪发展水利为长远目标,
使得淮河下游入海尾闽被淤塞,在淮河中游末端形成湖底大 中游蓄泄并重,下游则开辟入海水道的重大决策。10月14日
大高于淮河河底的洪泽湖,并被迫借道长江人海,洪水出路狭 发布了周恩来亲自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