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超宽带通信中典型调制、多址技术性能比较.doc

毕业设计(论文)-超宽带通信中典型调制、多址技术性能比较.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一章 超宽带通信系统简介 1 1.1、UWB的发展 1 1.2、UWB的定义 2 1.3、UWB信号 2 1.4、UWB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 3 1.5、UWB的特点 5 1.6、UWB的应用 6 第二章 超宽带通信系统组成 7 2.1、 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基本调制技术 7 2.2、全双工UWB通信系统 7 2.3、全双工UWB通信系统规范实现 9 2.3.1 发射机 9 2.3.2 接收机 10 2.4、超宽带通信系统中的现存问题 11 第三章 超宽带通信系统的调制方式与多址接入 13 3.1、超宽带通信系统的调制方式 13 3.1.1、脉幅调制PAM 13 3.1.2、跳时脉位调制TH-PPM 13 3.1.3、跳时BPSK调制TH-BPSK 14 3.1.4、直扩BPSK调制:DS-BPSK 15 3.2、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多址接入原理 15 3.3、超宽带通信系统多址接入的方式 15 3.3.1、直接序列扩频方式 16 3.3.2、跳变频率扩频方式 16 3.3.3、跳变时间扩频方式 17 3.3.4、正交多项式 17 3.4 多址干扰的抑制 19 第四章 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典型调制、多址方案分析 21 4.1、 跳时超宽带通信系统(TH-PPM)的性能分析 21 4.2、 直扩通信系统(DS-PSK)的性能分析 25 4.3、误码率的仿真分析 27 4.3.1 采用TH-PPM时的误码分析 27 4.3.2 采用DS-PSK时的误码分析 28 4.3.3 采用TH-PPM与采用DS-PSK的超宽带通信系统的性能比较 31 结束语 34 致谢 35 参考文献 36 附录 37 附录1 误差函数 37 附录2 误码率的Matlab仿真 39 第一章 超宽带通信系统简介 由于数据业务的推动,短距离无线系统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近年来在短距离通信中提出了个人局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PAN) PAN 的核心思想是用无线电波或红外线传输数据的方式取代传统的有线电缆模式,组建个人化的信息传输网络。目前实现PAN 的主要技术有:蓝牙(Bluetooth)、IrDA( Infrated Data Association)、Home RF 以及超宽带(Ultra-WideBand, UWB) 等4 种,其中具有高性能、低功耗和低成本无线数据通信能力的UWB成为未来富有竞争力的技术之一。 UWB通信技术在上世纪60年代已被提出。1964年,Ross在博士论文中采用微波电路(包括宽带天线结构) 证实了发射与接收脉冲信号的可能性。1993年,美国南加州大学通信科学研究所的R A Scholtz 在国际军事通信会议(MILCOM’93) 发表论文,论证了采用冲激脉冲进行跳时调制的多址技术,从而开辟了将UWB脉冲作为无线电通信信息载体的新途径。此后,美国、日本等许多研究机构、大学已相继投入对这一未来无线电技术的研究。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UWB技术一直应用于军事领域。由于UWB通信是速率高于IEEE 802.11a、IEEE802.11b和蓝牙的超高数据速率的无线连接,被认为是“有望取代蓝牙及无线LAN的无线通信技术”,所以民用化的呼声很高。在2002年2月24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UWB通信的民用化研究。 1.1、UWB UWB技术的最初发展要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末,当时林肯实验室(Lincoln Laboratory)和斯佩里研究中心(Sperry Research Center)正在开发相控阵雷达系统,试验中使用了所谓的巴特勒混合相位矩阵(Butler Hybrid Phasing Matrix)。在了解天线网络的宽带特性时,参考了1/4波长横向电磁模式(TEM)的4端口互联特性,惊奇地发现该模式下各支路之间并无耦合存在。这一发现激起了极大的研究兴趣,接下来着手分析微波,即所谓的双共轭网络特性。与此同时,SchmidtPWPKing也正在测量偶极子和共振环散射单元的脉冲响应,实验结果也说明了远场和驱动端口的响应近似于等间距的脉冲。这些发现和Hallan,Hallan曾发现,用扫频源测量此类散射单元时其频域幅度谱具有周期性。显而易见,这些微波网络时域和频域响应的一致性证明了测量结果是正确的。在HPDr. Barney Oliver的帮助下,该测量才得以完成。 Dr. J .Lamar Allen,而后来的Dr .Harry CrosonRome Labs的AF、USArmy、Huntsville都非常支持该项工作。Drs. David Lamensdorf和Leon Suman几乎同时用时域技术分析天线。当具有脉冲特征和阶跃函数的脉冲源与天线刚刚被研制出来,Drs. C.Leona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