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1、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您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殷墟参观游览。
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殷墟,并非仅仅局限于今天所处的展馆之中,而是以我们现处的展馆为核心,东西南北各延伸3公里,占地面积近36平方公里,气势恢宏的古代都城遗址。它受到保护的板块含纳了我们现在身处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河北岸,安放去世商王陵寝的位置,现在同时对外开放的殷墟王陵遗址;以及位于宫殿宗庙遗址东侧3公里处的洹北商城遗址。
这里做为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历史距今已经有3300多年。在公元前1300年前后,商代的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从山东曲阜迁到了安阳小屯村,商代被称为殷的这片土地上。在这里定都255年,传位8代12王,此间商代历史皆被称之为殷。直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战乱所致,这里逐渐荒芜,沦为废墟,史称殷墟。
直到清末,当地的村民在耕地时,于田间发现了刻有商朝文字的甲骨。才以此为契机,逐渐发现了这座被尘封了3000余年的古城。
以殷墟的遗址形态来看,今天我们所处的只是古代国王居住、办公以及祭祀的场所,即宫殿宗庙遗址。
纵观殷墟,做为中国考古学的发轫地,自1928年殷墟科学考古工作正式展开,到今天已经过去80年的光景,在这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中国的考古学者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找到了大量的古代遗迹,经过学者们细致的研究分析和归类,您会发现,殷墟文化中有这样重要的三大要素,分别是:甲骨文字、青铜文明、都城遗址。
大 门
面前的这扇大门,便是根据甲骨文的“门”字仿建设计的。您看到的整扇大门就是根据3个甲骨文中的“门”字组成的。门两侧的浮雕是根据1976年妇好墓中出土的龙型玉 放大仿制而成的。这是我们中华最早的龙的形象之一。
司 母 戊 鼎
正前我们大家看到的这个便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于1939年出土于武官村王陵遗址。原件通高一米三三,口长110厘米,重达875公斤。鼎最初的作用是用来烹煮食物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到夏商周的时候已经成为了权力的象征。相传,夏朝的国王大禹在统治国家的时候便把天下分为九州。而每一个州都用一个鼎来表示。大禹拥有九鼎就代表他统治了九州方圆的领土。我们平常所说到的“一言九鼎”便是由此而得。象这个鼎的重量现在咱们的游客朋友问的话没关系。但在当时是没人敢问这个鼎有多重的。因为当时谁要是问这个鼎有多重的话表明这个人心存野心。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曾经专门从武汉来到中原,那个时候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在洛阳。他到洛阳以后不问别的,只问洛阳的鼎有多重。在当时谁都能看的出来他问鼎的目的并不是真的想知道鼎的重量,而是心存野心,想得到中原。有一句话叫做得中原者得天下也。所以我们平时所用到的“问鼎中原”便是由此而得,另外象“三足鼎立”等等这些含有“鼎”的成语一般都跟权利有关系,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比照原件放大一倍的复制品。
大 殿 外 观
2、我们看到得这个宫殿是在原址上复原的。商朝的建筑材料主要是以木头为主的。经过三千多年的变迁如今都已腐朽了,留到今天的只是地基。原来的地基东西总长51米,现在只复原了31米,我们看到房子的外形是四面坡,双重檐,这样的建筑结构在我们中国历代都是最高级别的象征。
最早对殷墟科学发掘的时间是1928年,到今天为止已发掘出殷墟的范围是36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家族墓葬地以及洹北商城。今天我们修复的这座建筑是宫殿宗庙遗址内一座较重要的建筑之一。
清朝末年,附近的小屯村民在此地耕种劳作时,经常刨出一些带字的骨片,上面的文字便是商代的文字,也是中国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著名的学者夏鼐先生曾说,殷墟闻名世界有三大要素:甲骨文、青铜器、都市。
殷墟的发掘离不开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著名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时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划,他对古文字考订造诣颇深,经过认真研究,他认为“龙骨”上刻的是商代的文字。王懿荣被人们称作是“甲骨文之父”。1900年7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王懿荣以身殉国,他死后的第二年,其长子王翰甫为还债,把一千多片甲骨卖给了刘鹗。
刘鹗从自己一共收藏的五千多片刻辞甲骨中,挑选出一千多片,编成《铁云藏龟》一书出版。这是著录甲骨文的第一部著作。刘氏在自序中指出,甲骨文是“殷人的刀笔文字”,甲骨文的拓片也在众多学者之间广为流传。
罗振玉经过细心探访,在1908年,他终于最先了解到甲骨文的真正出土地就是今天的安阳。在甲骨文研究的初期阶段,成绩卓越的要算王国维,他在文字考释的基础上,用甲骨文来研究殷代历史。并把甲骨卜辞中发现殷代先公、先王的名称、世系与《史记·殷本纪》中所载的殷代先公、先王的名称、世系相互对照,证明《殷本纪》基本上是正确的。
1928年——1937年6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殷墟进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