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市邛崃市201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

四川市邛崃市201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市邛崃市201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

四川市邛崃市201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5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填涂在机读卡上的相应位置。 1.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为改变这种状况,周初统治者实行了北京四中网校 A.王位世袭制 B.C. D. 2.戴震(1724—1777年): “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该材料 ①反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 ②批判了清政府实施残酷的刑罚 ③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 ④所呈现的思想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 A.①②③ B. C. D. 3.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思想,下列内容与此思想不相符的是 A.“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B.“” C.D.“” 4.阅读下列历史材料,从中可以获取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历史信息是 图1 金朝“贞佑宝券”(纸币)拓片(植入铜活字以防伪) 图2 1490年华隧铜活字印本《宋诸臣奏议》 图3乾隆年间木活字《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书页 图4 1874年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西式中文铅活字排印的华资中文日报) ①活字原料丰富 ②服务对象广泛 ③技术逐渐进步 ④技艺水平一直领先世界 A.①④ B. C. D..1912年5月袁世凯通令说“近来乃习尚奢华,贪多斗靡,尚朴素者,多为人嗤”;接着 “劝告国民,继自今衣食、日用、婚、丧祭诸费,必不可少者,极力从俭;其可少者,一概省之,务期多惜一分物力,即多延一分生命。”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范文澜提出“无一语无来历,无一事无根据” 在此治学思想:“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 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C.增加政府收人,增强军队势力 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 12.孙中山认为它是“对于欧美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锑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应该是孙中山对哪一历史事件的高度评价?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13题18分,14题16分,15题18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我国近代前期民族企业发展状况表 时间 创建企业(家) 投资总额(万元) 厂数 年均增长率 数额 年均增长 1872~1894年 53 2% 470.4 21.4 1895~1900年 104 17% 2300 383.3 1901~1911年 326 30% 8620 783.7 1912~1919年 470 60% 9500 1187.5 材料二 1914年,农商部发给华胜有限公司的采矿执照图 材料三 一战期间,我国创办的主要民族企业图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出口增长表 (图7)(1914-1919) 材料五 1922~1925年,中国纺织业发展状况表 年代 纱锭数(枚) 占全国纱锭数百分比(华商+外商=100%) 1922年 1,506,634 63.1 1924年 1,750,498 59.7 1925年 1,866,232 55.9 ……1921年至1922年两年内,日本在上海新设纺织公司六个,在青岛新设三个……。1919年,日本在华纱厂的纱锭数为332922枚,1922年增至621828枚,1925年更增至1268176枚。……在商品倾销方面,帝国主义对华贸易总值,如果以1913年为100,大战期间最低的1915年为79.7。但大战一结束,1919年立即增加到113.6,1922年激增到165.8。 ——引自胡华主编《中国革命史讲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前期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状况。(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有哪些?(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分) (4)根据所学的知识和一战期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