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丹柿小院_缅怀老舍先生.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同里的丹柿小院_缅怀老舍先生.pdf

梨 园 撷 英 胡同里的丹柿小院 ———缅怀老舍先生 ●冉晓仲 己,赤诚相待,心如大海,纳百川为乐。小院里有人民的 信任与希望,更有领袖的关爱与嘱托。在上世纪50年 代末,一个深秋的下午,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心系人民艺 术家,踏着透凉秋风走进小院,与先生双手紧握,促膝 长谈。傍晚,总理俨然在自己家中一样,笑呵呵叫着胡 洁清女士的名字,请她做晚餐。毫无准备的女主人愧疚 到北京,老北京们告诉我,去胡同里看看老舍先生 地用家中仅有的几个鸡蛋炒西红柿和一盘咸鱼待客, 的故居吧,他这辈子就在胡同里遛弯儿,即使身在异国 总理吃得有滋有味。馥郁的亲情溢满小院,院中柿树上 他乡,心亦在胡同里。他放不下胡同里低矮的四合院, 的红叶红果仿佛和着秋风婆娑起舞,飒飒地歌唱。 舍不得胡同里的老少爷们儿大婶老嫂子小姐儿,离开 小院是胡同的骄傲,胡同人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家, 胡同就没有他的小说和戏,就听不到北京话的韵味,就 宛然一个小社会。在柿树下,先生和街坊邻里围坐品 不晓得老北京是怎么回事。眼下柿子熟了,去的正是时 茗,常常神侃海聊大街胡同的见闻轶事,柴米油盐酱醋 候。 茶开门七件事的操持,家长里短的居家经,欢声笑语常 丹柿小院坐落在北京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大门 把满树的红叶红果也逗得蹦跳,这正是小院出彩的地 坐西朝东,内有一座灰色砖影壁和两间南房,进二门又 方,也正是小院这悠长的平民根基养育了人民艺术家。 见一堵古老的五彩小木影壁。转过影壁便是灰瓦砖墙 先生在快乐的时光中,深情地为百姓代言,为小人物立 的三合院,西耳房是老舍先生自己选择的卧室并书房。 传,突现了主人一生的平民本色。 室内陈设如常,中式木床,硬木镶大理石的书桌、眼镜、 老舍先生曾在《著者略述》中自述:“舒舍予,字老 钢笔、墨水瓶、烟灰缸、台灯、木壳收音机和台历等主人 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 无父。”老舍《小型的复活》他诞生在北平西城小羊圈 用过的物什都一尘不染,原封不动地静候主人的到来, ( ) 现改名小杨家 胡同一个贫困的满族家庭,从小饱受生 依稀可见先生仍在专心致志地伏案写作。尤其那本凝 ( ) 固在 年 月 日这一天的台历本,勾起人们的 活的煎熬,深知人世间的艰辛。他与勤劳善良质朴本分 1966 8 24 心酸往事,但更多的是对先生的崇敬与缅怀之情。先生 的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熟知胡同的一切,熟悉故乡 在温馨静谧的小院里生活了整整 年,以一个作家深 的风土人情,醋泡蒜瓣还是他的拿手好戏,是过年时一 16 刻洞察生活的敏锐鉴赏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精 家人才能享用的风味佳品。夯实的生活积累使得他早 年写作《牛天赐传》、《骆驼祥子 、《月牙儿 等蜚声文坛 湛的艺

文档评论(0)

zhangcha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