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ppt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怀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禺人,中国著名电影作曲家,音乐家。少年时,就喜爱音乐,在广州岭南大学时,参加业余乐队。1926年入北平艺术专门。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1930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并且,在学习期间创作“风”一曲,受到巴黎音乐界的赞誉。1935年回到上海 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写出《黄河大合唱在苏联期间,因积劳成疾,于1945年逝世 黄河大合唱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 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声合唱, 《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 《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 《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 《保卫黄河》(合唱) 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马祥林 ——国防大学图书馆主任 怀念冼星海 南国箫手早闻名, 文化名都苦追寻。 救国军歌感肺腑, 黄河合唱荡激情。 高亢抗战发怒吼, 大众救亡谱呼声。 崭新音乐拓历史, 领袖题辞慰生平。 冼星海生平 十几岁已有“南国箫手”之称;在巴黎学习音乐,靠在餐馆跑堂、理发店打杂等维持生活,于街头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后来,他放弃了有优厚待遇的职业,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正是在延安的一年半,他进入创作的巅峰期 冼星海作品介绍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31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 1935年回国后,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作品。 1938年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此外还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三十五篇。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 冼星海,曾化名“黄训”,原籍广东番禺县,1905年生于澳门贫苦的船工家庭。他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靠母亲做佣工和祖父接济生活。他6岁进私塾。祖父病逝后,他失学而随母亲去了新加坡。 他于1918年回国,因交不起学费而入了广州的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义学,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此时,他已经表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擅长吹奏单簧管(也称黑管,民间称“洋箫”),故有“南国箫手”的美誉。1926年春,他卖掉了心爱的小提琴,在朋友的资助下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靠在学校图书馆任助理员维持生活。他师从萧友梅博士和知名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翌年,冼星海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后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 ●1929年,冼星海来到素有世界音乐文化中心的法国巴黎学习音乐。后来,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师从著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杜卡斯,写下了早期作品《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风》等。 ●1935年夏,他谢绝了巴黎音乐学院的挽留,回国投入抗日救亡。 ●1938年冬,冼星海放弃优厚待遇,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大”兼课。在鲁艺,他负责音乐理论、作曲的主要课程,还教授音乐史及指挥。在延安的一年半,他进入创作的巅峰期,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在政治上,他追求进步,于●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 ●1945

文档评论(0)

803322f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