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护苗讲科学 育人有策略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因此,教育好孩子是每一个身为父母者都必须面临的问题。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有谁不关注自己的孩子呢?有谁不希望“儿成龙,女成凤”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难怪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
但是,教育好孩子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来不得半点的怠慢,因为人是天底下最高级的动物,他的成长不仅仅包括物质上的供给,还包括身体的、心灵的、情感的、学业的、工作的等诸多方面的关爱。倘若我们作家长的对孩子某一方面给予的关爱与教育有所缺失,往往会导致前功尽弃,留下终身遗憾。
是的,有的家长会说,我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孩子,可为什么孩子就是如此的不争气,方方面面表现得落后呢?显而易见,这是我们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方法的失误。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孩子,我们不但要有爱心和耐心,而且要有科学的方法。倘若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教师,我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一生与孩子打交道。我热爱这种职业,也有自己的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很多年来,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同其他父母一样,我可谓呕心沥血,日夜关注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虽谈不上功成名就,但至少我心满意足了。因为女儿2007年以全省第26名、全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现就职于北京一家著名的大型合资公司,工作和生活非常不错。儿子去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并顺利考取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前景十分可观。
人生在往前学习的同时还应有些回顾与总结。作为教师,身为家长,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有责任把自己如何培养孩子的方法介绍给已为父母或即为父母的人们,与他们一起分享,因为人类是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共同进步的。正是出于这种考虑,现把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献给读者。虽是毫不保留,很可能有些方法不太成熟,甚至可笑,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一、万事虽重育德为先
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浓厚的爱心。倘若失去了这些,即便你很有才华,你也会被社会抛弃,受众人之痛骂了。因此,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就成为重中之重了。而良好的品德的核心就是要有爱心。有了爱心,我们的世间才会呈现和睦,大地才会充满生机。
品德教育又是所有教育体系中最为复杂、耗时最长的工程,它不可能像种植庄稼那样短期见效。这就要求我们作家长的除了自身要有耐心外,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气味的人。如果家长本身品行不佳,习惯不好,可想而知,要想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孩子那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了。俗话说的“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家长在具备高尚的品德、浓厚的爱心的前提下,再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就面临方法的问题了。家长可以在孩子面前大讲良好品德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要身先士卒,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打孩子咿呀学语慢慢懂事起,我们就注重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了。孩子因年龄和阅历问题可能不明白什么是爱心,我们首先就简明而又形象地告诉他,所谓爱心就是要想着他人,不要老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为自己着想,然后就是付诸行动了。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艰难地照料一位双目失明又终年瘫痪在床的女儿。逢年过节,我们就带着孩子上门嘘寒问暖,帮助打扫卫生;一位因车祸锒铛入狱的司机,家里留下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举步维艰。我们又带上孩子上门送去衣物粮油;一位因大火导致家徒四壁的邻居在那里欲哭无泪,深感无助,我们及时带着孩子给她资助;我的两位学生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从读高中到读大学直至读研,每月我们给这两位学生力所能及的援助,同时让孩子们知道此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的增多,孩子就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什么是爱心,什么是人性。尤其是当他们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受助人对我们的感激的场景时,他们也逐渐明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含义了。身教重于言教,有付出就有回报。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助人的感召力的影响下,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懂得帮助他人,长大就乐于助人了。这不,女儿读大学时就把自己的奖学金拿出大半资助生活困难的室友;儿子一听说哪家有难,就叫我们立马解囊相助。去年清华大学组织他们研究生到河南考察。考察结束时,儿子把国家给的500元补助全部捐献给一位孤寡老人,自己却身无分文,最后向同学借来回家的路费。即便自己空手而归,他也有幸福感,因为他感觉到自己也能为他人贡献绵薄之力了。
二、人生在世尊老为大
中华民族本是一个尊老爱幼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怪象:一些身为儿女的特别不尊敬老人,甚至痛恨自己的父母。这些做儿女的轻则对父母横眉冷对、漠不关心,重则拳脚相加、破口大骂,甚至将老人驱逐出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再论诚实信用原则的类型化.doc
- 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技术研究新范式.doc
- 绿色证券法制研究.doc
- 量刑法定化:罪刑法定原则内涵的应有拓展.doc
- 论清代徽州禁约合同.doc
- “金华智慧父母评选活动”总结报告.doc
- 程树德《九朝律考》补遗一则.doc
- 教学应答系统问题设计的框架与策略.doc
- 论认知语境与互文性.doc
-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教育:教与学.doc
- 小平方房屋买卖合同(28篇).docx
- 渭华起义馆观后感作文500字五篇.docx
- 自然语言处理NLPTextRNN实现情感分类.docx
- 清明节继承先烈遗志演讲稿700字(24篇).docx
-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部编版.docx
- Unit5Thevalueofmoneywords1单词课件高中人教版(2019)(1).pptx
- 中考英语话题复习之兴趣爱好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pptx
- Unit1FestivalsandCelebrationsReadingandthinking课件-人教版高中英语.pptx
- 监狱防爆车采购合同协议.docx
- 电力服务代办合同协议.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