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重比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鉴赏重比较.doc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古诗鉴赏题,充分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中国几千年积累的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继承这份遗产,弘扬诗文化,炎黄子孙责无旁贷。诗歌所承载的真善美的内容和高妙的艺术精华,是当代中学生成长所必需的精神营养。”(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综合性学习:拥抱文学的骄子——诗歌》)另一方面,璀璨如繁星的古典诗歌,也为命题者选取精美的鉴赏材料提供了极其丰富资源。因此,古诗鉴赏高考语文中占有重要一席。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达16套之多,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它们凝聚着众多高考命题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其中古诗鉴赏题,文化气息浓郁,拟题大多精妙,值得仔细玩味。 2005年的古诗鉴赏,比较是命题专家们着眼的一个要点。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鉴赏评价”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古诗鉴赏就在这些方面都可以设置比较,要求异中求同或同中辨异。 一、某小题要求比较 【福建卷】10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此题要求比较。古诗文中某词句有不同版本的现象并不少见,比较其优劣高下,这是文学鉴赏必需的功夫。两相比较,“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认为“雁别秋江去”更妙,言之成理亦可。)(划线部分为参考答案,下同。)此题设置较为巧妙。 【重庆卷】15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2)题要求比较,正扣住了此诗的妙处。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诗人以景结情,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以景做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壮阔而悲凉的景象蕴涵着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 【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分)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水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流恶诗。” (注)谪仙:李白。 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此题也要比较。“一千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鉴赏存在主观差异性,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学生可以同意——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也可以不同意——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人,气势显得壮阔。(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此题灵活,能真正考察学生的鉴赏能力。但选材太熟,试题的考察功能会打折扣。 【天津卷】16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⑵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此题甚好。注释往往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元灭南宋,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其心情可想而知。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教材要求背诵的作品,两相比较,“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这样课内外结合,有利于平时的教学。 【广东卷】14题: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

文档评论(0)

dkgsm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