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总论之一.pptVIP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宪法总论 宪法概念 宪法词源的演变 一、外文中宪法的语义及其变迁 宪法概念是学习和研究宪法学基本理论的基础。“宪法”一词,不论在外国还是中国都不是一个新的词汇。但随时代的更替,其语义却发生了很大变迁。古代的宪法与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产物和保障公民权利的近代意义的宪法是有本质区别的。 (一)西方国家宪法词源的演变 英文中“宪法”(Constitu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onstitutio。在拉丁文中“Constitutio”的基本含义有 (1)创立、设置、安排、整理、体制; (2)状态、情况; (3)决定、确立、确承、批准 ; (4)命令、指示 ; 当作为法律用语时,是指民法上谨承皇帝旨意而发生法律效力的帝国条例、法令、章程,有别于元老院的立法和其他法律。 到了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争取了权利,使代议制得到了发展,主权在君的“君主专制”向“人民主权”发展,国家权力也逐渐转移到有资产阶级代表组成的议会手中,并且用法律的形式对这种以代议制为基础的民主制度加以确认和肯定,使其不致被随意侵犯或破坏。而这一法律与资产阶级的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应该与其它法律区别开来。于是,英国人就借用拉丁文“Constitutio”,以“Constitution”来表示这种新制度以及规定这种制度的法律,将其译为“宪法”或“根本法”,以表示它与普通法律的不同,近代意义的宪法从此就产生了。 通常用Constitution law来表示作为国家最高法意义上的宪法含义,但英国并没有一部可称之为“Constitution”的宪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法典是产生于与此相隔一个多世纪的美国,即1787年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二)非西方国家宪法词源的演变 1.日本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很早就与中国有文化等方面的往来。据考证,大约在中国的晋朝时期(公元3-4世纪)汉字就开始传入日本,在其正式的官方文件中往往使用严格的古汉语体裁,在其历史典籍中也有“宪法”一词的记载。例如:公元604年日本圣德太子颁布的作为群臣行为准则的“十七条宪法”,规定的是关于政治的道德的训诫;德川幕府时期曾编纂有《宪法部类》、《宪法类纂》这样的法令集;明治七年太政官等所制定的《议院宪法》,只是规定了地方会议的组织职能。因此,虽然有“宪法”之名,但都是指的法律、规章,并没有国家根本法的意义。 日本明治维新以前,一部分受救国思想熏陶的人开始到西方诸国寻求新思想,学习新技术,将作为新制度、新法律的“Constitution”传入日本,但日本却没有相应的名词来表示。因而,在其传入之初,曾经有过多种译名。 到了明治十五年,在为派遣伊藤博文等人去欧洲考察宪法的诏敕《训条》第一款中才正式出现“宪法”字样。从此,作为现代意义的国家根本法的宪法在日本正式确立。 2、中文中宪法的语义及变迁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反复出现过诸如“宪”,“宪法”,“宪令”,“宪章”,“宪典”,“宪则”,“宪纲”等。 其“宪”的含义大致有10种: (1)法令、法度;(2)典范、榜样;(3)历法;(4)公布、揭示;(5)效力;(6)思虑;(7)方法;(8)弹劾;(9)司刑狱的中央、地方机构或者官员;(10)朝廷委驻各行省的高级官员。 《唐韵.集韵.韵会》中对“宪”是这样解释的:“悬法示人曰宪,从害省,从心,从目,观于法象,使人晓然知不善之害,接于目,怵于心,凛乎不可犯也。”可见,“宪”大多与法有关。 对于“宪法”一词,有学者认为古籍中“宪法”有时是“宪”和“法”两个同义词素的组合词,其意义相当于法制、法纪,或者是指法律、法令,有时是指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法律准则。 总体而言,我国古籍中使用的“宪法”或“宪”等词的含义不外乎两个方面: 第一是作名词用,指法、法律或典章制度,如《尚书》中有“监于先王成宪”; 第二是作动词用,指公布、遵守法律和实行法律制裁; 对于第一种用法学者也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宪”和“法”是同义语,而且多含有刑法的含义 ;有的认为具有基本法、根本法的含义,在我国古代是优于刑法的一种基本法 ;有的认为主要指刑法,也指刑法以外的国家的典章制度 ;也有的认为是普通法律的一种,或者是普通法律的别称. 上述的用法,都还不具有宪法的现代意义。在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宪法”一词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 以梁启超,康有为为代表,在中日甲午海战失败后,举起“变法”、“维新”的旗帜,提出“伸民权,争民主,开议院,定宪法”的政治纲领,发动了争取资产阶级民主的宪政运动,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序幕。 1905年7月,清政府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7年又派达寿出使日本,于式枚出使德国专门考察宪法。19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