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江巧留园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留园空间序列分析 留 园 制作人:江巧 姚珊珊 Lingering garden 壹 贰 叁 肆 简介 布局 空间处理 建筑艺术 四季美景 -------------------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 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四大名园。 留园平面图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是全园看景色的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连 . 北 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中部山水兼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 东部以建筑取胜,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 。 空间处理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留园总品面 留园分区 西区 中区 东区 入口 北部 中区平面图 可亭 涵碧山房 水面、假山为主 建筑环绕四周 西北受阳侧放置山石 南厅北山,隔水相望 闻木樨香轩 汲古得修绠 明瑟楼 留园清风池馆 立面图 中区效果图 建筑高度的起伏变化 建筑的空间错落, 使之富有变化。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之感。 还我读书处区 五峰仙馆区 揖峰轩区 冠云峰区 东区平面图 建筑庭院为主 处处虚邻 方方胜境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 五峰仙馆庭院 五峰仙馆内部 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 良好的建筑空间序列设计,宛似一部完整的乐章、动人的诗篇。空间序列的不同阶段和写文章一样,有起、承、转、合;和乐曲一样,有主题,有起伏,有高潮,有结束;也和剧作一样,有主角和配角,有矛盾双方的对立面,也有中间人物。通过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深刻的记忆和美的享受。但是良好的序列章法还是要靠通过每个局部空间的装修、色彩、陈设、照明等一系列艺术手段的创造来实现的。留园的空间就把这些手法运用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从他的浏览路线来分析。 赏留园首看建筑。变 化无穷的建筑空间,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 相续有 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 留园用狭小多变的长廊和院内的主要空间作对比,更有一步一景,豁然开朗的感觉。 从小蓬莱看清风池馆 从清风池亭看到的景观 留园五峰仙馆 林泉耆硕之馆 房屋的檐角浮雕是江南园林建筑的又一大特色。许是因为南宋迁都偏安一隅的原因,这里的园林主人多书卷气,因此檐角多采用莲花,梅花等装饰以示高洁。 铺地也是形式多样,含有丰富的寓意。 假山叠石 留园以赏石为胜,历史上既有园主生性 爱石,聚奇石为十二峰之盛事,又有联姻以石陪嫁之佳话,故留园赏石亦为一景。 留园假山处理手法多样。中部假山山体大势布局具主山平远、副山高峻之感。主山东西延伸,山峦横向展开,产生平远意趣,隔水相望,成为远景山。副山南北走向,沿爬山廊拾级而上,近观石峰高耸挺拔。山中古木茂盛,浓荫蔽日,仿佛深山峻岭。在主副山垂直交汇处,做水源出处,造涧峡状,石梁飞渡。在布局上,主山横向,副山侧向,小蓬莱岛似山之余脉延至水中。起到平衡作用,构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水意境。西部假山由黄石堆砌,采用土石相间,小山用石,大山用土的作法。在南北长、东西狭窄的地域内,山势北陡南缓,有黄石山涧自山顶向南婉蜒而至溪边,这条旱涧不仅增加了深远感,而且反衬出山下桃花溪的清幽。整个山体迂回曲折,四角分设登山道,皆可拾级而上到“舒啸亭”,极富层次。 * *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