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十大科学发现-连线杂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度十大科学发现-连线杂志.doc

2013十大科学发现 2013-12-22 18:13:23 5314次阅读 稿源:环球网科技 据美国《连线》杂志,谈到科学发现,2012年全球的科学成就绝对是任何一年都难以企及的。而今年世界上虽然没有像希格斯波色子或火星登陆器般万众瞩目的科学发现,但也不乏一些毫不逊色的亮点。下面就和趣闻解密小编去了解一下2013十大科学发现吧。 1.人类首次跨入星际空间 经过36年的不懈努,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9月证实,“旅行者1号”正式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旅行者1号”进入星际空间的证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太阳风强度降低,另一个是银河系宇宙射线增强,这些变化说明“旅行者1”号摆脱太阳影响范围。据悉,“旅行者1号”的下一站是飞赴太阳系的边缘——“奥尔特云”。不过以“旅行者1号”现在的飞行速度来计算,估计需要3000年的时间才能到达。 2.?基因组编辑新时代到来 在今年1月,有两个研究组宣布其发现了一种快速、精确的编辑段基因组代码的方法。这种被称为CRISPR的系统能利用靶向干扰外源DNA的crRNAs,将调控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进程的各类小RNA分子连接在一起,从而创建出更简便更安全的哺乳动物细胞(包括人类细胞)基因组编辑新方法。 3.全球变暖暂缓的原因 全球在近几十年的加剧变暖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地表温度的增速开始有所放缓。这对于气候科学界来说似乎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停止。据研究者指出,近年来,深海温度一直在不断在提高。相比1000年以前,温度变暖速度足足提升了15倍。因此,全球气候变暖暂缓不是一个终点,而仅仅是一个节点。 4.透明老鼠大脑 图片中是一个老鼠的大脑组织。今年4月,美国斯坦福大学一支科学家小组发现一种可使老鼠大脑组织完全透明化方法。据悉,蛋白质构成脑部框架,同时阻止光线进入,使人们看不到内部结构。科学家们把实验鼠的脑部浸泡在一些化学物质中,等到这些化学物质渗入脑内并形成网格结构、足以支撑脑部组织后,冲掉脑部蛋白质,获得“透明大脑”。随后,脑部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染色手段定位脑细胞,获取重要的生物化学信息。新技术还能显示脑部循环结构和不同脑区域间的联系。此外,如果技术成熟还有望应用于人类器官,为了解器官结构、开发新药新疗法等开辟道路。 5.来自银河系的中微子 “冰立方”是科学家在南极地下建造的体积为1立方公里望远镜,其主要用于探测中微子并揭开这种神秘微小粒子的秘密。而就在连续三年没有任何收获后,在今年水立方终于发现了深埋在南极冰川一英里以下的望远镜探测到了一种神秘的来自银河系外的高能量中微子。 6.一种新的食肉哺乳动物 科学家在南美安第斯山脉的云雾森林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浣熊科物种,这是30多年来在西半球发现的第一个食肉目新物种。这种动物长得十分可爱,外表既像家猫又像泰迪熊,属浣熊家族的一员,它被命名为“olinguito”(小型犬浣熊)。 7.利用干细胞培育器官?  2013年,科学家在利用干细胞培育器官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日本细胞生物学家利用皮肤细胞培育干细胞,而后成功利用这种干细胞培育出体积虽小但能正常发挥功能的迷你肝脏。而奥地利神经学家也成功利用干细胞培育出“大脑类器官”。借助于类器官,科学家能够解答与大脑发育以及最初发育阶段出现的紊乱有关的一系列重大疑问。 8.可植入电子产品 2013年对于可植入体内的电子产品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符合医用安全标准、能够适用于人体内部复杂环境的特殊集成电路。它能“在自然的生理状态条件下对各种生理、生化参数进行连续的实时测量与控制,得出的数据更精确;有利于器官与组织之间的直接调控,获得理想的刺激和控制效应,利于损伤功能的恢复和病情的控制,还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疾病。 此外,科学家设计出了一种超薄柔性电子产品,可直接“打印”在皮肤上,经久耐用,却又让使用者几乎察觉不到。正是因为这些产品非常薄,因此,也有人把它称作“电子纹身”。这种“电子纹身”使人们可在较长时间里佩戴这些电子器件,同时又不影响正常的日常活动。该系统可被用来追踪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监测手术伤口附近的皮肤愈合情况。 9.捕捉暗物质粒子 2013年对于暗物质粒子研究者来说是十分跌宕起伏的一年。在4月份的时候,科学家发布了一个关于AMS实验的最新发现报告称,第一批数据证实了大约40万个正电子的信息,其可能来自暗物质粒子湮灭。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AMS-02)已经检测到暗物质湮灭的“痕迹”。而在今年10份的时候,位于美国桑福德地下研究中心的暗物质实验——大型地下氙探测器(LUX)实验却发布了研究结果称,排除了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s)作为暗物质候选者的可能,也就是说经过其观测,未发现任何暗物质粒子。 这一结果与其他许多同样未发

文档评论(0)

weiwoduz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